阅读带来的#危险性 |【魔鬼在细节】
本帖最后由 不二如是 于 2018-1-28 08:47 编辑推荐阅读:
你沾沾自喜的顿悟,其实只是别人的基本功|建议阅读3.88min
不读书的“优势” |【慎读】
S5 - 程序猿#把妹‘技术’指南 | 【把妹框架】
阅读是一场战斗,读者就像一个战士
阅读本身也具有危险性。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的看法:
“小说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个人理解(欢迎交流指正):
好的文学阅读,就是告诉你,在你表面自我良好,觉得在这个城市已经站稳脚跟,觉得你的生活已经无懈可击,你的人生已经意气风发的时候,突然你会发现其实你是靠自欺在活着,生活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这种自我欺骗,一旦在阅读当中被作者揭露出来,你会猛然发现自己站在深渊绝境中。
此外,阅读的危险性还体现在:
读者的阅读习惯可能会被作者滥用上。
通过读小说,读者可以找到一种方式来定义自己的某种情绪、感情、荷尔蒙等等,从而产生一种“这个人物写的就是我”的共鸣。
这其中,就可能有陷阱。
有可能你的情绪是被小说作者预先设定好的,是程序的一部分。
阅读不仅仅是读故事,高级文学阅读还包括对阅读行为本身的阅读。
具体说就是:
在阅读过程当中要有反省,为什么自己在读开头的时候,多巴胺的分泌状态是这样的。
因为它可以通过固定叙事模式调动一个人大脑的反应,连你的阅读体验都能被设计出来。
这样的大脑反应一旦被大的掌握叙述资源的人控制,他可以通过阅读行为操纵公众,这种操纵是危险的。
我们有下意识的反应,读了这个故事,这个人就是我,我就激动了,会(在社交媒体上)转发。
由此:
别人就滥用你的感同身受,滥用你读者的反应。
要对那些阅读量超过10万多的微信文章的作者提高警惕,因为他们一定非常明晰叙事的程序。
用什么开头,用什么表情符号,一定可以勾引读者读下去,转发朋友圈,滥用我们的阅读习惯。
总之:
阅读不仅仅是满足一种习惯,还要不断地去打破我们的自我习惯和自我幻象。
如果喜欢,别忘了评分{:10_281:} :
http://xxx.fishc.com/forum/201709/19/094516hku92k2g4kefz8ms.gif 的确是这样子的,我们要对那些阅读量超过10万多的微信文章的作者提高警惕,你会发现那些文章并无任何意义,为何就有如此多的人去阅读去转发呢?而且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那就是你会发现转发这些文章的阅读这些文章的正是上了年纪的人,正如我爸妈我每次观察他们在看什么的时候都会发现他们在阅读朋友圈里转发的那些文章,而且最可怕的是还看的很认真!!! 在我看来,阅读的好的方面还是要大于其危险性,毕竟任何事都不能一刀切嘛
①诚然,当今人们拥有更多的是碎片化时间,只有通过泛阅读来达到名义上的'武装'自己头脑,实则不然,扪心自问,你看过的微博,微信文章切实能记住的有多少呢?在消耗自己生命线的同时却只是分泌些许多巴胺让自己愉悦混日子罢了。
②但是,不可否认现阶段的我处于知识极度匮乏的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前人留下的经验,以便加大自己砝码,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个'碗'。
所以,在我看来,没有阅读好不好这一说,只是看阅读的人怎么去对待这件事。把它当做日常习惯每日读上一个小时,而不是浅尝辄止,把文学性较强的文章拿来品读这类长期时间投资,而不是看看娱乐新闻、刷微博等这些短期时间投资,避免这些陷阱,你会在短暂的人生中发现更多旖旎的风景
做到把阅读当做吃饭一般的日常作息是我追求的目标,当然不是看小说啦{:10_250:} 像番茄加两个蛋 发表于 2018-1-28 08:59
的确是这样子的,我们要对那些阅读量超过10万多的微信文章的作者提高警惕,你会发现那些文章并无任何意义, ...
是的,被设计好的转发套路和受众人群。
和这里的观点有相似处:诈骗广告为什么那么脑残还敢往外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