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可以提升#道德感的科学实验 |【方法论】
本帖最后由 不二如是 于 2018-3-14 08:12 编辑推荐阅读:
0056 - Quora上一篇6k赞的答案 |【23岁做什么,5年后受益匪浅】
程序猿#12个人艰不拆的真相 |【附词一首,欢迎品尝】
矛盾世界的吹水与学习 |【篇三 - 想记住,先忘记】
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善恶,但是,大多数人是没办法用笼统的善与恶来描述的。
可能会有一些人站在善恶的两端,但大多数人都处在一种不好不坏的中间状态:
不够好,算不上善人;也不够坏,算不上恶人。
不过,我们的性格并不是没办法改变滴~
第一:道德提醒
大多数时候,人们是知道要做正确的事情的,但由于我们会分心,所以有时会忽略真正重要的事情。
道德提醒可以让我们做回正确的事情。
我们被提醒的次数越多,在下一次做事的时候,就更容易分辨对错。
一项研究:
招募了大约35名学生,把他们分成三组。
◊第一组做了一套20道题的测试题,答对一题,就能获得50美分。
最后这组学生平均答对了3.4个问题。
◊第二组也进行了同样的测试,但这组的收卷、阅卷和公布最后的“正确率”都由学生自己完成。
也就是说,这组学生知道,如果撒谎,可以赚更多的钱,而且没有被抓到的风险。
最后这组学生平均答对了6.1个问题。
很明显其中有人作弊了。
◊第三组和第二组的做法一样,也是学生自己阅卷和公布答案,唯一不同的是,在参加测试之前,他们要签一份诚信承诺书。
结果这组学生最终平均只答对了3.1个问题,没有作弊的行为。
上面的实验说明:
道德提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行为榜样
榜样(小甲鱼老师{:10_254:} )可以让我们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还能给我们提供智慧和建议。
更重要的是:
榜样会激励我们做出改变,成为更好的人。
榜样的力量也得到了科学的证实。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心理学家就曾经做过一项研究:
他们研究了榜样是如何激励人们献血的。
研究人员把一位受试者和一位演员放在一组,让他们去完成一项实际上毫无意义是研究,但是受试者事先是不知情的。
然后,两个人一起穿过大楼,去领报酬。
在这段路上,他们会经过一张桌子,上面放着献血的宣传单。然后演员会假装报名献血。
结果,在27名受试者里面,有18个人会跟着一起报名,其中有9个人甚至真的去献了血。
研究人员还安排了另一组实验,让受试者自己走过放着宣传单的桌子,结果这一组没有一个人真正献血。
第三:自我意识教育
几十年来,心理学家发现,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有人发生意外事故,周围的人如果不帮忙,我们也不太可能伸手相助。
原因就是:
**** Hidden Message *****
害怕出丑(或害怕被羞辱、被排斥、被嘲弄等),不仅仅是人们青少年时候留下的习惯,也是妨碍人们帮助别人的一个绊脚石。
而很多时候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
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让12名学生参加了一个关于“群体行为如何妨碍助人”的讲座。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离开大楼,会看到一场事先安排好的自行车事故。
结果有67%的学生去帮忙。另外一组参加实验的15名学生,没有去听讲座,看到同样的事故时,只有27%的人主动伸出援手。
为了确定这种效应能不能持续更长的时间,研究人员对另一组学生进行了测试,安排了60人听讲座,20人不听。
在讲座结束两周后,同样安排了一次意外事故。
结果讲座的效果仍在持续:
听讲座的人中有42%上前帮助,没有听讲座的学生,只有25%的人帮了忙。
所以,下次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可以提醒自己:
帮助别人比陌生人对我们的看法更重要。
如果喜欢,别忘了评分{:10_281:} :
http://xxx.fishc.com/forum/201709/19/094516hku92k2g4kefz8ms.gif 端端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这是我中专老师曾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在心中! 我感觉我道德沦丧到你这碗鸡汤也拯救不了的地步公共场合跟陌生人会保持距离看到老人小孩 宁愿绕路走宁不惹事就不惹事虽说道德是底线 但是 总感觉既然世风日下 拿物质来衡量原则 那么我输不起宁愿躲开不惹是非 123456 看大佬手写这么长的帖子必须给你点个赞{:5_91:} 现在的社会见过太多遵守道德却惹得一身麻烦的事了,我只能要求自己不违背道德底线,但是去做一个贤者去帮助别人,很难做的 我一般碰不见帮助人的情况,碰见了是一定要去帮的,不过有的人问路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的人就算了~ 人的从丛心理 厉害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