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掌控”快乐 |【鹦鹉螺杂志发表的脑实验】
本帖最后由 不二如是 于 2018-4-1 08:38 编辑推荐阅读:
0053 - 皈依“斯多葛” |【非要谈信仰,就说斯多葛】
0020 - 尊重事实,是一件需要每天和自己折腾的快乐事~
论证#烟民是国家的恩人... |【理想主义者勿读】
人人都想追求快乐,但是快乐往往是短暂的,很难持久。
最近看《Nautilus》(《鹦鹉螺》)杂志的一篇文章,叫《不快乐是口感清洁剂》
(Unhappiness Is a Palate-Cleanser:Why it’s impossible to always be happy)。
文章作者是西北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英迪拉·拉曼(Indira M. Raman),他从脑神经科学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快乐总是短暂的。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大脑的机制。
对神经科学家来说,大脑要做的就是三件事:
接收信息、分析信息、采取行动。
这三个步骤都是由神经元控制。
接收信息,就是把外界传来的声音、光线、触觉等物理信号变成大脑能理解的电讯号。
完成这一步,靠的是“转导蛋白质”,转导蛋白质接收到信号之后,会形成一个“离子通道”,带电离子的运动形成电讯号,然后大脑神经元就接收这个电讯号。
这里的关键在于:
离子通道对外界刺激的响应,并不是由外界刺激的强度所决定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强度的变化决定的。
也就是说,哪怕这个刺激很大,只要它一直存在,离子通道也会慢慢关闭。
只有当刺激发生变化时,比如突然加强,离子通道才会响应。
比如,鱼油去游泳,刚下水的时候感觉很凉,但是过一会儿就不觉得凉了。
脑神经科学家把这个过程叫做“适应”。
这就是快乐没办法一直持续的原因,因为我们对外界的刺激很容易就适应了,这是一种生理本能。
老鼠也一样。
研究人员用老鼠做实验,让老鼠完成任务,给老鼠食物作为奖励。
一开始,完成任务给吃的它就吃,但时间一长,给普通的食物老鼠就不吃了,必须给好吃的才行。
但是研究人员又做了个改变,饿上老鼠一段时间,看它挑不挑食。
结果是:
**** Hidden Message *****
这个道理还是对变化做出的反应。
从有食物到有更好吃的食物,这是一种变化。
从不给食物到有食物,这也是一种变化。
吹水
感受快乐的方法一共有两种:
1、追求多样性,新奇的、不一样的刺激会让你快乐。
2、追求间隔性,间隔一段时间,哪怕是以前经历过的刺激,也会感到快乐。
说的更直白些,再好吃的东西,也别一次吃太多;
再好玩的游戏,也别无限制地玩。
适可而止是为了长期的享受。
过度“享受”就会进入“贤者模式“ (Kenja Time)
而且,这种间隔性的快乐还涉及到你对生活的主动权,被多样性吸引是“被动”吸引,而间隔总是你主动。
所以,结论:
间隔出来的快乐更稀缺、更宝贵。
如果有帮助,别忘了评分{:10_281:} :
http://xxx.fishc.com/forum/201709/19/094516hku92k2g4kefz8ms.gif
就比如听歌一样,听到好听的歌,一定不能单曲循环,不然准腻,腻了之后就没了一开始听的那种感觉 这就是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不用说,肯定又不挑食了 偷 偷 偷不着 {:10_254:} 适可而止是为了长期的享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