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P的链表-----心态崩了
本帖最后由 bin554385863 于 2019-7-18 15:30 编辑#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链表结构体 */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value;
struct Node *next;
} node;
/*创建链表 */
node *creatlinklist(node *arg)
{
node *p1, *p2;
p1 = p2 = (node *)malloc(sizeof(node));
if (p2 != NULL)
{
/*输入节点的值 */
scanf("%d ", &p2->value);
/*新节点指针成员赋值为空 */
p2->next = NULL;
}
/*以-1作为结束标志 */
while (p2->value != -1)
{
/*若为空表,接入表头 */
if (arg == NULL)
{
arg = p2;
}
/*反之接入表尾 */
else
{
p1->next = p2;
}
p1 = p2;
p2 = (node *)malloc(sizeof(node));
if (p2 != NULL)
{
/*输入节点的值 */
scanf("%d", &p2->value);
p2->next = NULL;
}
}
return arg;
}
/*输出链表的值 */
void printarg(node *arg)
{
node *temp;
temp = arg;
while (temp != NULL)
{
printf("%d", temp->value);
temp = temp->next;
}
}
int main(int argc, char const *argv[])
{
node *number = NULL;
number = creatlinklist(number);
printarg(number);
return 0;
}
---------------------------------------------------------------------------
Microsoft Windows [版本 6.1.7601]
版权所有 (c) 2009 Microsoft Corporation。保留所有权利。
E:\Administrator\Documents\My C>cmd /C "c:\Users\Administrator\.vscode\extensions\ms-vscode.cpptools-0.24.0\debugAdapters\bin\WindowsDebugLauncher.exe --stdin=Microsoft-MIEngine-In-2jp1x1jj.all --stdout=Microsoft-MIEngine-Out-vkpcu5n3.f0r --stderr=Microsoft-MIEngine-Error-c1ah2wzj.cej --pid=Microsoft-MIEngine-Pid-xby5uia2.iia --dbgExe=E:\MinGW\bin\gdb.exe --interpreter=mi "
1 2 3 4 5 6 7 8 9 -1
123456789
E:\Administrator\Documents\My C>
-------------------------------------------------------------------------------------------------
输出链表我理解
链表的创建,脑壳痛
这段代码我翻来覆去的看,关于链表的视频,百度文档,还有手头的实体书一直在看,还是无法理解.
本帖最后由 砚堂_ 于 2019-7-18 22:39 编辑
中心思想:arg代表整个链表,指向第一个节点,p1指向链表已输入的部分的最后一个节点,p2永远指向空的新节点。在循环过程中,每次输入的值都存入p2的value,如果它不是-1,那么尚未结束,p2要保存,并且要继续输入。把p2挂接到p1的后面,就保存了p2;此时p2变成了已完成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所以要把p1也指向p2(别忘记了p1的任务就是指向最后一个节点!),然后p2需要指向一个新的空节点(p2的任务)。接着就是下一轮循环了。
小细节:
1,按理来说arg只需要指向第一个节点,那么只要赋值一次就可以了,所以是可以写在循环体的外面的。但是如果写在外面的话,就要先找到第一个节点,并对第一个节点做特殊处理。有时特殊处理会非常复杂繁琐。所以很多情况下会设一个虚拟存在的节点放在最前面,这样原本的第一个节点就变成了第二个节点,所有的节点都处于平等的位置,做同样的处理就可以了。最后返回的时候,抛弃第一个虚拟的节点,返回第二个节点就可以了。这是代码中arg=p2而不是arg=p1的原因。
2,一般来说,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应该是NULL。所以在返回arg之前,把p1(p1总是指向最后一个节点!)的next赋值为NULL就可以了。但是这面临一个问题:可能p1本身就是NULL,这就需要对p1先做判断。还有一种解决办法是,强制使每次添加完新节点,p1的next都是NULL,那在返回arg之前就不必再处理链表的尾部了。具体实现就是代码中的,每次新生成的节点p2,其next先预置NULL。
建议不要直接看其他人的代码,自己先想一想,如果给你一串数字,让你创建个链表存进去,你会怎么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