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器题目的理解
def type_check(correct_type):def outer(func):
def inner(arg):
if(type(arg) == correct_type):
return func(arg)
else:
return "参数类型错误!"
return inner
return outer
print("<<<--- 测试整数 --->>>")
@type_check(int)
def double(x):
return x * 2
print(double(2)) # 这里打印结果应该是 4
print(double("2")) # 这里打印结果应该是 “参数类型错误”
print("\n<<<--- 测试字符串 --->>>")
@type_check(str)
def upper(s):
return s.upper()
print(upper('I love FishC.')) # 这里打印结果应该是 I LOVE FISHC
print(upper(250)) # 这里打印结果应该是 “参数类型错误”
这段代码如何直白的理解,看不懂执行的逻辑 这段代码是一个装饰器的例子,用于检查函数参数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让我逐步解释一下。
首先,定义了一个装饰器函数`type_check`,它接受一个参数`correct_type`,表示期望的参数类型。这个装饰器函数返回一个内部函数`outer`。
然后,在`type_check`函数内部,定义了另一个装饰器函数`outer`,它接受一个参数`func`,表示要被装饰的函数。这个装饰器函数返回一个内部函数`inner`。
接着,在`outer`函数内部,定义了最终要执行的函数`inner`,它接受一个参数`arg`,表示被装饰函数的参数。
在`inner`函数中,通过`type(arg) == correct_type`判断参数的类型是否与期望的类型`correct_type`相同,如果相同,则调用被装饰的函数`func(arg)`并返回结果。否则,返回字符串"参数类型错误!"。
最后,在`outer`函数内部,返回了函数`inner`。
接下来,使用这个装饰器装饰具体的函数,并测试它们的运行结果。
对于第一个示例,使用`@type_check(int)`装饰函数`double`,表示`double`函数的参数应该为整数类型。当传入整数2时,输出结果为4;当传入字符串"2"时,输出结果为"参数类型错误"。
对于第二个示例,使用`@type_check(str)`装饰函数`upper`,表示`upper`函数的参数应该为字符串类型。当传入字符串"I love FishC."时,输出结果为"I LOVE FISHC";当传入整数250时,输出结果为"参数类型错误"。
这样,使用装饰器就可以在函数调用之前检查参数类型,增加代码的健壮性。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理解代码的执行逻辑。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FishC 发表于 2024-1-27 20:51
这段代码是一个装饰器的例子,用于检查函数参数的类型是否符合要求。让我逐步解释一下。
首先,定义了一 ...
第一个示例的double(x)到底是传到哪个参数里去了呢? yuanbb0820 发表于 2024-01-27 20:56
第一个示例的double(x)到底是传到哪个参数里去了呢?
在第一个示例中,`double(x)`其实是传递给了被装饰的函数`inner`的参数`arg`。让我们逐个解释一下代码的执行过程:
1. 首先,在`@type_check(int)`这行代码下面,定义了被装饰的函数`double(x)`。
2. 然后,使用`@type_check(int)`装饰函数`double`,相当于执行了 `double = type_check(int)(double)` 这行代码。
3. 在 `type_check(int)` 中,返回了一个装饰器函数`outer`,然后 `double` 变量指向了这个装饰器函数。
4. 当调用 `double(2)` 时,实际上是调用了 `outer(2)`,也就是执行了装饰器函数`outer`。
5. 在 `outer` 函数内部,定义了装饰器函数`inner`,然后将这个函数返回。
6. 在 `inner` 函数内部,对参数进行了类型检查,如果参数的类型符合要求(即为整数类型),则调用被装饰的函数`func(arg)`,也就是 `func(2)`。
7. 在这里,`func` 就是被装饰的函数`double`,而`arg` 则是 `inner` 函数接收到的参数,也就是 `2`。
8. 最终,被装饰的函数`double`被执行,并返回结果`4`。
所以,当调用 `double(2)` 时,`x` 就是传递给了被装饰的函数`double`的参数。而装饰器的作用是在函数调用之前进行类型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来决定是否执行被装饰的函数或返回错误提示信息。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理解代码的执行过程。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可以将这段代码不使用装饰器写出来吗? yuanbb0820 发表于 2024-01-27 21:19
可以将这段代码不使用装饰器写出来吗?
当然可以!下面是不使用装饰器的方式来实现同样的功能:
def type_check(correct_type):
def type_checker(func):
def inner(arg):
if type(arg) == correct_type:
return func(arg)
else:
return "参数类型错误!"
return inner
return type_checker
def double(x):
return x * 2
def upper(s):
return s.upper()
# 手动进行类型检查
type_check_int = type_check(int)
type_check_str = type_check(str)
double = type_check_int(double)
upper = type_check_str(upper)
print(double(2)) # 这里打印结果应该是 4
print(double("2")) # 这里打印结果应该是 “参数类型错误”
print(upper('I love FishC.')) # 这里打印结果应该是 I LOVE FISHC
print(upper(250)) # 这里打印结果应该是 “参数类型错误”
在这个版本中,我们手动进行了类型检查。首先,我们创建了两个装饰器实例`type_check_int`和`type_check_str`,分别指定了期望的参数类型为整数和字符串。然后,我们将这两个装饰器应用到相应的函数上,得到了经过类型检查的新函数`double`和`upper`。最后,我们直接调用这两个新函数并打印结果。这样,就实现了与使用装饰器相同的效果。希望这个代码示例对你有帮助!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本帖最后由 jackz007 于 2024-1-27 22:34 编辑
def type_check(correct_type) : # 闭包,完成预设指定类型 (int、str) 的传递
def outer(func): # 闭包,完成被装饰函数(在本例中是 double()、upper())的传递
def inner(arg): # 内嵌函数,当以参数 arg 调用 double()、upper() 时,调用被转向到本函数,
# 并会以 arg 为参数调用本函数
if(type(arg) == correct_type):# 检查参数 arg 的类型是否符合预设的参数类型(int、str)
return func(arg) # 如果符合,就返回对 double(arg) 或 upper(arg) 的调用结果
else: # 否则
return "参数类型错误!" # 给出参数类型错误,并不执行被装饰函数 double() 或 upper()
return inner # 内层闭包,主要负责传递被装饰函数 double()、upper() 调用句柄以及内嵌函数 inner() 的调用句柄
return outer # 外层闭包,主要负责传递预设参数类型及内嵌闭包 outer() 调用句柄
@type_check(int) # 声明函数 type_check() 用于装饰函数 double(),以便在代码中调用
# 函数 double() 时,由 type_check() 的内嵌函数 inner() 获得控制
# 并由 inner() 完成对原始函数 double() 的调用。type_check(int)
# 中的形式参数 int 是要求的参数类型,就是 double(arg) 中所要求的
# 输入参数 arg 的类型
def double(x):
return x * 2
@type_check(str) # 声明函数 type_check() 用于装饰函数 upper(),以便在代码中调用
# 函数 upper() 时,由 type_check() 的内嵌函数 inner() 获得控制
# 并由 inner() 完成对原始函数 upper() 的调用。type_check(str)
# 中的形式参数 str 是要求的参数类型,就是 upper(arg) 中所要求的
# 输入参数 arg 的类型
def upper(s):
return s . upper()
print("<<<--- 测试整数 --->>>")
print(double(2))
print(double("2"))
print("<<<--- 测试字符串 --->>>")
print(upper('I love FishC.'))
print(upper(250))
不用装饰器的等效代码是这样的,希望能帮助楼主理解到装饰器的作用机理:
def type_check(correct_type) :
def outer(func):
def inner(arg):
if(type(arg) == correct_type):
return func(arg)
else:
return "参数类型错误!"
return inner
return outer
def double(x):
return x * 2
def upper(s):
return s . upper()
print("<<<--- 测试整数 --->>>")
print(type_check(int)(double)(2)) # 重点关注这里
print(type_check(int)(double)("2")) # 重点关注这里
print("<<<--- 测试字符串 --->>>")
print(type_check(str)(upper)('I love FishC.')) # 重点关注这里
print(type_check(str)(upper)(250)) # 重点关注这里 本帖最后由 阿奇_o 于 2024-1-28 12:06 编辑
其实理解装饰器的关键,就是 理解“函数对象”、“函数的调用”、函数的输入和输出等核心概念 。。
比如这样 type_check(correct_type)(func)(arg) 懂? 阿奇_o 发表于 2024-1-28 12:02
其实理解装饰器的关键,就是 理解“函数对象”、“函数的调用”、函数的输入和输出等核心概念 。。
比 ...
明白了,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