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求流程解答
count = 0length = len(member)
while count < length:
print(member, member)
count += 2
求文字流程描述
说的很详细,就是打印元素对
该段代码的文字流程描述如下:
初始化一个变量count为0,这个变量将用于在后续的循环中作为索引来遍历member列表(或任何可迭代对象,但这里假设是列表)。
通过len(member)获取member列表的长度,并将这个长度赋值给变量length。这个长度表示member列表中元素的个数。
使用一个while循环来遍历member列表中的元素,但遍历的方式不是逐个元素,而是每次跳过一个元素。循环的条件是count小于length,这保证了循环不会访问到列表界限之外的元素。
在循环体内,首先打印出当前count索引处的元素(member)和紧接着的下一个元素(member)。这里需要注意,由于count是从0开始的,并且每次循环count增加2,所以打印的始终是相邻但间隔一个位置的元素对。例如,如果member是,那么首先会打印a和b,然后是c和d(如果count在到达length-2之前没有停止的话)。
接着,count的值增加2。这是因为我们想要跳过列表中的一个元素,直接访问下一个要处理的元素对。
当count达到或超过length时,循环终止。由于count是每次增加2,这意味着在最后一次迭代中,如果member的长度是奇数,那么最后一个元素将不会被访问(因为它没有紧接着的下一个元素来组成一对)。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member的长度小于2,或者member为空,那么这段代码实际上什么也不会打印,因为循环条件从一开始就不满足(count永远不会小于length)。如果member的长度正好是2的倍数加1(即奇数),则最后一个元素会被忽略。
总结来说,这段代码的目的是遍历member列表,但每次打印出的是列表中相邻但间隔一个位置的元素对,直到列表末尾或无法再组成这样的元素对为止。 1. count = 0 #表示将索引设为 0 ,也就是开头
2. length = len(member) #获取序列的长度(member 可以是列表、字符串、元组等)
3. while count < length: #如果索引小于序列长度则循环
4. print(member, member) #打印当前的索引对应的元素和下一个元素
5. count += 2 #索引往后移两位
当 member 为 'fishc.com.cn' (长12) 时输出结果如下
f i
s h
c .
c o
m .
c n
首先索引 count = 0 ,打印 member 和 member ,即 fi
接着 count 变为 2 ,仍小于长度 12 ,再打印 member 和 member ,即 sh
依次类推...
接着 count 变为 10 ,仍小于长度 12 ,再打印 member 和 member ,即 cn【注意 11 是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
最后 count 变为 12 ,不再小于长度 12 ,循环结束,程序退出
如果元素个数为奇数会出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