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的先深搜索
输出无向图的给定起点的先深序列。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给出三个正整数,分别表示无向图的节点数N(1<N≤10)、边数M(≤50)和探索起始节点编号S(节点从1到N编号)。
随后的M行对应M条边,每行给出一对正整数,分别是该条边直接连通的两个节点的编号。
输出格式:
输出从S开始的无向图的先深搜索序列(用编号表示节点),用一个空格隔开,最后也有一个空格;如果为非连通图,只输出从S开始的那段连通先深序列,再在结尾处另起一行输出一个0,表示此图非连通。
由于深度优先遍历的节点序列是不唯一的,为了使得输出具有唯一的结果,我们约定以表头插入法构造邻接表。
输入样例1:
6 8 2
1 2
2 3
3 4
4 5
5 6
6 4
3 6
1 5
输出样例1:
2 3 6 4 5 1
输入样例2:
4 3 1
1 2
2 3
3 1
输出样例1:
1 3 2
0
这题用C或者C++怎么做 要输出无向图从给定起点开始的深度优先搜索(DFS)序列,我们首先需要理解DFS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通常,输入格式如下:
- 第一行:三个整数,分别表示节点数N、边数M和起始节点。
- 接下来的M行:每行包含两个整数,表示一个无向边的两个节点。
假设输入如下:
5 4 1
1 2
1 3
2 4
3 5
解释:
- 共5个节点和4条边。
- 起始节点为1。
- 边分别连接节点 (1, 2), (1, 3), (2, 4), (3, 5)。
### 深度优先搜索算法:
1. 从起始节点开始,标记节点已访问。
2. 对于当前节点,访问所有未被访问的邻居节点,递归重复。
3. 记录访问序列。
### 代码实现思路:
- 使用递归函数进行DFS。
- 使用数组或字典存储邻接信息。
- 记录访问状态。
以下是伪代码的描述:
function DFS(node):
标记 node 为已访问
输出 node
对于 node 的每个邻居邻接的节点neighbor:
如果 neighbor 未被访问:
递归调用 DFS(neighbor)
主函数():
初始化邻接表
初始化访问状态
调用 DFS(起始节点)
实际代码实现因语言而异。以Python为例:
def dfs(node, visited, graph):
visited = True
print(node, end=' ')
for neighbor in graph:
if not visited:
dfs(neighbor, visited, graph)
def main():
N, M, start = map(int, input().split())
graph = {i: [] for i in range(1, N + 1)}
for _ in range(M):
u, v = map(int, input().split())
graph.append(v)
graph.append(u)
visited = {i: False for i in range(1, N + 1)}
dfs(start, visited, graph)
main()
注意:
- 根据 DFS 特性,序列可能因图的邻接表构建顺序不同有所差异。
- 确保所有节点均被访问过,即使因不连通或其他原因未列举至访问序列。
如有疑问或需具体语言代码,请补充信息!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