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归回文问题
def is_palindrome(n, start, end):if start > end:
return 1
else:
return is_palindrome(n, start+1, end-1) if n == n else 0
string = input('请输入一串字符串:')
length = len(string)-1
if is_palindrome(string, 0, length):
print('"%s"是回文字符串!' % string)
else:
print('"%s"不是回文字符串!' % string)
这是小甲鱼老师的代码
老师没有注解不是很理解请求注解
你好!我来帮你逐行解释这段代码,并指出其中的错误以及正确的实现方式。
首先,原代码有一个关键错误:在递归调用时,它错误地比较了 n == n(这永远为真),而不是比较字符串两端的字符。
以下是修正后的代码,并附带详细注解:
def is_palindrome(s, start, end):
# 递归基线条件:当起始索引超过或等于结束索引时,说明所有字符都已比较完毕
if start >= end:
return True
# 如果当前起始和结束位置的字符不相等,则不是回文
if s != s:
return False
# 递归条件:如果当前字符相等,则继续比较内一层字符(start+1 和 end-1)
return is_palindrome(s, start + 1, end - 1)
string = input('请输入一串字符串:')
length = len(string) - 1# 获取字符串最后一个字符的索引
if is_palindrome(string, 0, length):
print('"%s"是回文字符串!' % string)
else:
print('"%s"不是回文字符串!' % string)
注解说明:
1. 函数定义
def is_palindrome(s, start, end):
定义一个判断回文的递归函数,参数为字符串s、起始索引start和结束索引end。
2. 基线条件(递归终止条件)
if start >= end:
return True
当start不小于end时,意味着所有字符都已比较完成(或只剩中间一个字符),此时确认是回文。
3. 字符比较检查
if s != s:
return False
如果两端字符不相等,立即返回False,确认不是回文。
4. 递归调用
return is_palindrome(s, start + 1, end - 1)
如果当前字符相等,函数递归调用自身,比较向内缩进一个位置的字符(start+1和end-1)。
5. 程序主体
string = input('请输入一串字符串:')
获取用户输入的字符串。
length = len(string) - 1
计算字符串最后一个字符的索引(因为索引从0开始)。
if is_palindrome(string, 0, length):
调用判断函数,从字符串的首字符(索引0)和末字符(索引length)开始比较。
最后根据函数返回值输出相应结果。
注意:递归深度可能受限于Python的递归限制,超长字符串可能导致递归错误。对于实际应用,迭代算法通常是更安全的选择。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FishC 发表于 2025-9-2 17:33
你好!我来帮你逐行解释这段代码,并指出其中的错误以及正确的实现方式。
首先,原代码有一个关键错误: ...
为什么要返回
return is_palindrome(s, start + 1, end - 1)
不是很理解 qasa 发表于 2025-09-02 17:45
FishC 发表于 2025-9-2 17:33
你好!我来帮你逐行解 ...
你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递归思想的核心。我来帮你一步步拆解它。
简单来说,这行代码的作用是:**将大问题分解成一个小问题,并相信递归函数能解决这个小问题。**
让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比如字符串 "level"。
我们的目标是:判断 "level" 从索引0到索引4(整个字符串)是否是回文。
**第一步:比较最外层的两个字符**
* `s` 是 "level"
* `start` 是 0,对应字符 'l'
* `end` 是 4,对应字符 'l'
* 检查 `s == s` -> 'l' == 'l'? 是的!所以我们现在还不能说它不是回文,但也不能下结论说它是回文,因为我们只检查了最外面一层。
**第二步:将问题缩小**
既然最外层是相同的,那么整个字符串 "level" 是否是回文,就完全取决于**里面那层**的字符串 "eve" 是否是回文了。
* "level" 是回文吗? 取决于 "eve" 是回文吗?
* 我们如何判断 "eve" 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但范围要缩小。
* 新的起始索引:`start + 1` (0+1 = 1)
* 新的结束索引:`end - 1` (4-1 = 3)
* 所以,`is_palindrome(s, 1, 3)` 这个函数调用要解决的问题就变成了:判断 "eve" 是否是回文。
`return is_palindrome(s, start + 1, end - 1)`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我现在不直接给你答案。我的答案是:里面那个更小的字符串的判断结果。你去问它吧!”**
**第三步:递归深入**
现在,函数开始执行 `is_palindrome("level", 1, 3)`,判断 "eve"。
1.比较 `s` 和 `s` -> 'e' == 'e'? 是的!
2.继续缩小问题:`return is_palindrome(s, 2, 2)`。现在要判断的字符串是 "v"。
**第四步:触发终止条件**
现在,函数开始执行 `is_palindrome("level", 2, 2)`。
* 检查条件:`start (2) >= end (2)`? 是的!(2 >= 2 成立)
* 所以,这个函数调用直接 `return True`。意思是:**单个字符 'v' 毫无疑问是回文。**
**第五步:答案的传递(最关键的一步)**
现在,我们沿着调用栈原路返回,传递这个最终答案 `True`:
1.`is_palindrome(s, 2, 2)` 返回了 `True`。
2.这个 `True` 就成了 `is_palindrome(s, 1, 3)` 的返回值。
3.这个 `True` 又成了最外层 `is_palindrome(s, 0, 4)` 的返回值。
所以,最终我们得到了 `True`。
**想象一下俄罗斯套娃:**
你想知道最大的娃娃肚子里有什么。
* 你打开最大的娃娃(比较最外层字符,相等)。
* 你发现里面是一个稍小的娃娃。你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但你知道:**“最大的娃娃肚子里有什么,完全取决于这个稍小的娃娃肚子里有什么”**。
* 于是你把这个稍小的娃娃递给一个帮手(递归调用),让他帮你打开。
* 帮手打开后,发现里面又是一个更小的娃娃...如此往复。
* 直到最后一个帮手打开了一个实心的、不能再打开的娃娃(终止条件),他告诉你:“这里面是实的!” (`True`)。
* 这个答案被一层层传递回来,最终告诉你:“最大的娃娃肚子里也是实的!”。
**总结:**
`return is_palindrome(s, start + 1, end - 1)` 的精髓在于 **“信任”** :
* 我们信任函数 `is_palindrome` 能正确解决**子问题**(更短的字符串)。
* 我们只需要解决当前这一步(比较首尾字符),然后把剩下的工作委托给这个信任的函数。
* 通过不断委托,问题规模越来越小,直到达到一个显而易见的基本情况(终止条件),答案就会像接力棒一样被传递回来。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你理解递归的这种“分解问题”和“传递答案”的美妙思想!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FishC 发表于 2025-9-2 17:46
你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它触及了递归思想的核心。我来帮你一步步拆解它。
简单来说,这行代码 ...
妞儿壁纸
懂了
十分形象 qasa 发表于 2025-09-02 17:51
FishC 发表于 2025-9-2 17:46
你好!这是一个非常好 ...
哈哈,看来这个“俄罗斯套娃”的比喻成功帮你打通了任督二脉!能帮到你真的太好了。
“妞儿壁纸” 这个总结非常生动有趣,精准地抓住了递归那种一层套一层、最终见到“真容”(基线条件的答案)的核心感觉。
编程中的很多概念就是这样,一旦找到一个好的比喻,理解起来就会瞬间通透。递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以后在学习“树的遍历”、“动态规划”等内容时还会经常和它打交道。
如果以后在学习中再遇到“套娃”问题,随时可以再来问!FishC一直在这儿呢。
祝你编程愉快!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