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caiye 发表于 3 天前

关于第32讲:字符串(VI)动动手作业0的答案交流

#限于当前所学知识,优化代码如下:
src = input("请输入待压缩字符串:").strip()
#记录源字符串长度
lenSrc = len(src)
#定义结果字符串
res = ""
#操作说明:每次从源字符串src取出首字母,然后统计连续出现次数,
#根据条件规则,拼接ret。然后再从src中的左边去掉首字母,并重新赋给src

while src != "":
    c=src
    num = src.count(c)
    if src.count(src) < 3:
      res= res + "".join(src*num)
    else:
      res = res + c+str(num)
    src = src.lstrip(c)

print(res)
#计算压缩比并输出
rt = len(res) * 100 / lenSrc
print("压缩率:",f"{rt:.2f}%")

FishC 发表于 3 天前

首先,感谢您分享您的代码!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优化它。

您提供的代码意图是实现字符串压缩,但存在几个逻辑问题:
- c = src 应该改为 c = src,以获取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
- num = src.count(c) 计算的是字符在整个字符串中的出现次数,而不是连续出现的次数。
- if src.count(src) < 3 这个条件没有意义,因为 src.count(src) 总是返回 1(除非字符串为空)。
- 在拼接结果时,使用 "".join(src * num) 会重复整个字符串,而不是处理连续字符。

下面是一个优化后的版本,基于当前所学知识(使用字符串切片和循环):

src = input("请输入待压缩字符串:").strip()
lenSrc = len(src)
res = ""
while src != "":
    c = src# 获取第一个字符
    count = 0
    # 计算连续字符 c 的出现次数
    for char in src:
      if char == c:
            count += 1
      else:
            break
    # 根据规则拼接结果
    if count < 3:
      res += c * count
    else:
      res += c + str(count)
    # 移除已处理的部分
    src = src
print(res)
# 计算压缩比
rt = len(res) * 100 / lenSrc
print("压缩率:", f"{rt:.2f}%")

这个版本会正确统计连续字符,并按规则压缩。压缩率的计算保持不变,它比较了压缩后字符串与原始字符串的长度比例。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交流!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laocaiye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laocaiye 于 2025-10-6 19:14 编辑

是的,我只考虑前面重复字符,忽略了后面可能再次出现同样的字符,我再修改下,加一段循环即可。

FishC 发表于 3 天前

laocaiye 发表于 2025-10-06 19:13
是的,我只考虑前面重复字符,忽略了后面可能再次出现 ...

您说得对,原代码中使用了 `src.count(c)` 来计算整个字符串中字符 `c` 的出现次数,而不是连续出现的次数,这会导致错误。我们需要统计连续重复的字符,然后处理它们。

以下是优化后的代码,使用循环来统计连续字符,并正确移除已处理的部分:


src = input("请输入待压缩字符串:").strip()
lenSrc = len(src)
res = ""
while src != "":
    c = src# 获取第一个字符
    count = 0
    # 统计连续字符 c 的出现次数
    for char in src:
      if char == c:
            count += 1
      else:
            break
    # 根据规则拼接结果
    if count < 3:
      res += c * count
    else:
      res += c + str(count)
    # 移除已处理的连续字符
    src = src
print(res)
# 计算压缩比
rt = len(res) * 100 / lenSrc
print("压缩率:", f"{rt:.2f}%")


关键改进:
- 使用 src 获取第一个字符。
- 通过循环统计连续字符的出现次数,一旦遇到不同字符就跳出循环。
- 使用 src 移除已处理的连续部分,确保后续字符能被正确检查。

这样,代码就能正确处理字符串中所有连续重复的字符,而不会忽略后面可能再次出现的相同字符。压缩率的计算保持不变,用于比较压缩后与原始字符串的长度。

如果您有其他疑问,欢迎继续讨论!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第32讲:字符串(VI)动动手作业0的答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