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如是 发表于 2017-2-5 08:00:35

两块三毛三你还真当1个亿啊!? | 【抢红包的本质】

本帖最后由 不二如是 于 2017-2-5 08:00 编辑



进入正题前,先来想象一个场景:

听音乐会前,丢失了5000块的手机,你还去看吗?

听音乐会前,丢失了5000块的门票,你还去看吗?

**** Hidden Message *****

同样是损失了5000元钱

怎么就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呢?


[*]心理账户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答案。

塞勒在1985年曾进行过一项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他提出了一个如今在经济心理学中十分热门的概念:

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许多心理账户,人们会把不同的收入和支出列入到不同的账户内。

而不是像会计账户那样统筹管理所有的收入和支出。

50元现金和价值50元电影票,分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

它们在心理上没有叠加效应,因此丢了现金并不影响你继续观影;

而丢了电影票,以及再买电影票的钱属于同一个心理账户,它们有叠加作用。

这种作用带来的感受就是“再花5k元钱看场音乐会太不值当了吧”

结果就是很多人放弃了去看。



现在回到精打细算的人身上。

显然,他们的心里开设了两个账户,一个叫“过日子”一个叫“买年货”

在“过日子”账户里,他们秉承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这里面的钱一块要掰成两块花;

而“买年货”账户里的钱则是专款专项,是他们专门为过年充值的。

好像非得在买年货上花光一样,因此人们对待这笔钱要大手大脚得多。

当我们好奇精简持家的妈妈在过年时为什么要买吃不完的糖果、穿不完的衣服时。

她们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反正都是要买的”。

这句“反正都是要买的”恰恰反映了她们在心理上开设了一个不同于以往,专供过年用的心理账户。



那么,这个长在心里面的账户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和传统的经济账户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

从经济学上讲,每一元钱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一元就是一元。

不管它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一元钱还是捡来的一元钱。

它对你的效用都是一样的,就是让你的总财富增加了一元;

但不同心理账户之间的一元钱是不可替代的:

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它的价值要远大于路边上捡来的钱。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通常不会用“买年货”账户里的钱。

去救济下“过日子”账户,因为“买年货”账户和“过日子”账户是不等价的。

两者的钱无法替代,更别提相互救济了。

当我们获得一笔意外之财时,比如年终奖金或是买彩票中的钱,我们倾向于将它花费在享受上;

而按月发的工资我们就不会乱花了,而是量入为出地用在生活中。



华人心理学家奚恺元(Christopher Hsee)教授曾经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

他的一个学生每次找他讨论问题时,都要转乘1小时的公交。

有一次奚恺元给了学生100元作为回去的交通费,结果学生一下楼就叫了辆出租车潇洒地走了。

如果奚恺元付给学生的100元是作为劳务费而不是交通费,学生表示那她就会把这100元收好,继续转乘公交回去。

同样一笔收入,仅仅是支付的名义不同,都会带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这是因为人们会受到收入来源的影响而将它们归入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


[*]抢红包的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不仅在支出策略上存在不同,在收入带来的心理价值上也有不同。

当下互联网中什么最火?当然是抢红包。

可是现实中1元钱都不捡的你,为什么又热衷于抢网上的5毛钱?

这是因为,我们都设立了一个专门用来抢红包的心理账户,姑且叫它“网络账户”吧。

在我们的认识中,上网从来都是一个花钱的事,能从它上面赚点钱实在太不容易了;

而且别人抢的红包也都是几毛钱、几块钱的。

因此,“网络账户”中若是收入了10元钱的话——那简直是手气好到爆啊!!!



心理账户中的钱从来都不讲究绝对值,正是我们对网络的认识,赋予了网络账户一个较高的心理价值。

每天都有人花不少时间在抢红包上,甚至有人定着闹钟准备抢五福红包,一天忙下来,很多人最多收获20元、30元。

事实上,这些用在抢红包上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在其他工作上,是能够创造出更多财富的。

可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就在于网络账户的心理价值要远大于工作收入账户。

网络账户中的1元钱甚至比工作收入账户中的10元钱,要更“值”一些。

心理账户无处不在,它可能叫做零花账户、购房账户、结婚账户、教育账户、养老账户等等。

总之,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

所以过年时再看到身边的亲朋好友大手大脚,你要明白他们正在努力地花光自己“买年货”账户里的钱呢~

至于有些人,放着面前人均上千的日料都不吃了,光顾着在手机上抢几块钱的红包……

嗯,那2.33元,在他的“网络红包账户”里。

可确实是一笔巨!款!啊!!

可确实是一笔巨!款!啊!!

可确实是一笔巨!款!啊!!




推荐阅读:

过年了,来几道关于#福 的题,策一策 | 【好分好运】

春节快乐,这篇文章,我赚了5,000RMB | 【结尾鸡年彩蛋】

一起过一个“闲”春节 | 【放空】

水稻 发表于 2017-2-5 08:55:04

本帖最后由 水稻 于 2017-2-5 08:59 编辑

钱丢了还得去,票子已经买了不看浪费。票子丢了再买还得花5000所以不去看了。对于我来说花5000去听本就是一件不理智的事。

不二如是 发表于 2017-2-5 08:58:35

水稻 发表于 2017-2-5 08:55
钱丢了还得去,票子已经买了不看浪费。票子丢了再买还得花5000所以不去看了。

好逻辑!

DarkmasterSugar 发表于 2017-2-5 09:35:14

什么,5k的音乐会票丢了?要看还得再花5k。一来一去1w都能上一台mbp了,我还折腾linux干嘛!!!

不二如是 发表于 2017-2-5 09:36:02

DarkmasterSugar 发表于 2017-2-5 09:35
什么,5k的音乐会票丢了?要看还得再花5k。一来一去1w都能上一台mbp了,我还折腾linux干嘛!!!


面包会有的。。。在没有之前,好好努力为有做准备

fsd82ht 发表于 2017-2-5 14:08:57

看看

lubcat 发表于 2017-2-7 22:31:23

所以在往常消费上,总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理智情况,说多了也就是心理作用。
商家很多时候就是利用消费群体的心理,提出各种促销活动。看似消费者占便宜了,其实是商家都计算过多少次的结果。
所以,最理智的消费是,各取所需。

四十二 发表于 2017-2-9 15:11:44

其实只要是心里特别特别想要,又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不能或者不会去做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内心的冲动并没有那么强烈。

madaobl 发表于 2017-2-9 22:02:07

学习学习

duzunchong 发表于 2017-10-11 16:52:38

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两块三毛三你还真当1个亿啊!? | 【抢红包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