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bcat
发表于 2017-3-9 15:33:38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虽然这样新闻几次下来未必能影响多少,但总是经不住浅易默化改变用户的印象,
等到用户都极反感了,再强的领头企业也回不来。
况且,这两家是多年以来最为诟病的国内信息类企业代表。
题外说一句,大家常说的,国外企业在搞人工智能的时候,国内某企业陷入竞价排名事件,
真的是公司定位出现问题了么??
linxigjs
发表于 2017-3-9 15:34:27
有种店大欺客的感觉。大公司利用大多数用户对于信息安全的不重视和技术上的知识缺乏,来获取利益,比如用户信息什么的。就是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我觉得最有效的措施是用户首先增强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才能维权向产品提供方施压,才能改善整个市场环境。
A小小鸟
发表于 2017-3-9 15:51:31
安全无小事啊
Pan嗯嗯
发表于 2017-3-9 16:05:20
还是谷歌好,
e马先森
发表于 2017-3-9 16:16:17
去年年底有幸参加GITC大会,当时去听大数据讲座的时候他举了一个例子。
说一个人如果在谷歌搜索过比如汽车。
那么就会有相应的汽车广告、汽车贷款广告,等等一系列相关的广告投放给他。
这是大数据的产物。
阿里巴巴的购物车后面的推荐也是靠大数据弄出来,同样也是通过用户搜索等一系列事情。
现在很多APP虽然问你要不要授权给它各种权限比如通讯录、照相功能、语音功能、地理位置等,只要你不授权就打不开。
所以现在的问题其实是便捷、智能与个人隐私之间的权衡关系。
也就是如何界定恶意还是营销,当然,很多营销也是有毒的。包括电视广告在物资贫乏的年代就是相当于按着你的头让你看广告。包括现在的地铁扫码推广也是一样的。只是有些是在明面上的,有些是在背地里的。
只要他挟持数据不是卖给别人,而是自己用最终可能就还是变成和出轨、小三一样的问题,游走在法律之外,只是道德问题。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也是给大家一个对未来对其他问题分析时的发散思维参考。
风零
发表于 2017-3-9 16:27:16
对我等升斗小民有点遥远
flysevenwu
发表于 2017-3-9 16:47:07
在利益面前不能指望这些厂商会关注我们普通人的权益,我们能做的只有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跟小甲鱼学编程啊{:10_279:}
影乖
发表于 2017-3-9 17:16:06
作为不用百度、不看腾讯新闻的用户,每天泡鱼C论坛,学习的时间都不够,管它们哪些企业的鸟事。
帝者大人
发表于 2017-3-9 17:27:47
难道能不用他们的东西吗
黄金圣斗士
发表于 2017-3-9 17:30:56
技术是们双刃剑
^ambition
发表于 2017-3-9 18:10:46
我认为国家应该专门设立一个部门来管控这些企业,进行全面的整治
诗与远方
发表于 2017-3-9 18:51:33
今天才知道,感觉每个行业都希望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
编程新血
发表于 2017-3-9 19:04:12
他们是资本家,明白一切向钱看就懂了。
黑三金
发表于 2017-3-9 19:04:33
还是管理员的疏忽
黑三金
发表于 2017-3-9 19:04:53
还是管理员的疏忽
zealstar
发表于 2017-3-9 21:06:48
这,难道你们真的不知道么?{:10_257:}
好吧,这么说吧,这个事情为什么会被抬出来讲?
因为这影响了其他网站的流量!相当于恶意的篡改自家流量!
而我的看法,这仅因为是黑吃黑的行为被抬到了明面上而已!{:10_260:}
收集信息,后台程序,后门,这些官方上最最实用,最最流行的软件哪个没有?{:10_245:}
杀毒软件的自我保护机制不就是锁定注册表和卸载?云鉴定不就是收集客户信息?
技术是一样的,只是如何使用而已!{:10_256:}
真正安全的电脑?你把网线拔掉,就没事了!{:10_247:}
于我们,纯属无奈,我离不开度娘离不开微信离不开阿里,只要不影响使用,我草民的那点点隐私你拿去吧……{:10_247:}
但从根本上来说,这就根本就是仗势欺人么!{:10_258:}
ZoeLee
发表于 2017-3-9 21:15:11
其他的不一定就没有,只是没有被查不出而已。所谓恶意代码,只要不损害他人利益,不扰乱社会就也还好,反正大家都是为了多赚钱
pl_014
发表于 2017-3-9 21:40:09
本帖最后由 pl_014 于 2017-3-9 21:51 编辑
先来点干货,我曾经在一家软件公司就职,那家公司的产品就是类似软件管家、魔法桌面的这种免费软件,然后往你的电脑里塞各种“驱动”(可能是“驱动服务程序”,他们的行话叫做驱动),在背地干些小动作什么的。有一回,他们想要把他们修改浏览器主页的驱动加到自己的产品里,但不肯定和其它的驱动是否会有冲突,结果就先拿很小一部分用户(5%?)做实验,结果还是被360以篡改绑架IE首页的木马公开了,发到微博。然后那天我们老大的电话简直就是一个接一个。最后那个公司以误操作为由向360请和,360也把那条微博删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在中国非常适用,很多免费的产品,其实都会在背地里收集用户个人的隐私,只是一般人看不出来而已。
关于百毒疼逊挂马事件也是如此,他们很可能自己整了些什么hack用户电脑手机的东西,报着“侥幸”心理(甚至是自己是恶霸,没人敢查的心理),拿到网站上做实验,结果被360查着了。但是流氓会武术,谁都档不住,像百毒疼逊这种公司,最后吃亏的可能还是360。
新手·ing
发表于 2017-3-9 21:56:56
这一定是有内幕的,用我们的脑子仔细想想,百度这么大,这么好,这么专业的APP怎么会出现恶意东西呢?
会走的背包
发表于 2017-3-9 22:05:03
只能说国内的环境不好,只能靠坑蒙拐骗才能来钱,应该光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