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件事情很恐惧,却又希望它真的会发生,这是为什么?
因为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比不可避免的痛苦更大。
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面临有节能(50%)受到电击时,其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必然(100%)受到电击。
相关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
不确定性会激活大脑中与焦虑和预期相关的区域,如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这些区域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活动水平,要高于面对确定性的痛苦。
简单讲,就是等待靴子落地的焦虑引起的痛苦,要远大于听那「砰」的一声。
「已读不回」为何常常比「直接拒绝」更令人焦虑?
这种机制,本质上是:
**** Hidden Message *****
几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森林里听到一声老虎的低吼,一定无法安心睡着,整夜都得提防着自己成为老虎的口粮。
可老虎真来了,事情反倒可控了,无非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横竖也就那几分钟的事儿。
这种机制明显具有进化上的保护作用,但放到如今这个时代,它也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
我们反复想象最坏结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心理准备机制——通过提前经历想象中的灾难,我们可以获得一种虚幻的控制感。
而恐惧本身——哪怕它只是想象中的,也会刺激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让我们产生一种兴奋感。
恐怖片受众往往是「越怕越爱看」,这类「安全恐惧」是如何刺激心理产生快感的?
这也是恐怖片和灾难片带给你爽感来源之一。
从这个角度,我们对恐惧事物的渴望,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生命感受的追求。
在安全之上的现代社会,强烈的恐惧感成为少数还能让我们感受到「真实活着」的情绪之一。
我们对恐惧事物的渴望,可能是对平庸生活的一种反抗——即使是最糟糕的结果,也比虚无的日常更有意义感。
甚至有时我们会期待灾难,因为只有灾难才能打破我们无力自行摆脱的生活僵局。
想要消除这种心理悖论,鱼油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承认恐惧与渴望恐惧的发生本身就可以共存,不必急于解决矛盾。
[*]试着将你的情绪具像化,用具体的描述来代替抽象的恐惧,区分真实的风险与想象的灾难。
[*]探究自己恐惧事物背后的象征意义,而不要仅停留在表面。
[*]将你的精力投向切实可控的小目标,打破灾难想象的链条。
总而言之,我们对恐惧事物的渴望,也许只是对某种生活状态的渴望,而那种恐惧的事物,不过是恰好与之关联的符号罢了。
这种矛盾心理描述的是一种存在主义真相:
人类既害怕变化,又厌倦停滞;既渴望安全,又向往刺激。
在这些矛盾中纠结摇摆,本身就是我们活着的证明。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10_330:}
https://xxx.ilovefishc.com/forum/202505/12/120451wiv7viv5iebupbbr.png
>>万能兑换C币许愿池<<
如果有收获,别忘了评分{:10_281:} :
https://xxx.ilovefishc.com/forum/202011/20/092334ggd6inlzfisfrdir.png.thumb.jpg
https://xxx.ilovefishc.com/forum/202505/21/111710rvxgdn90vaub5gag.gif “我们所恐惧的,往往只是恐惧本身。” 以前很喜欢的一句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名言,有时候内耗就会想想这句话。 {:10_256:} 我们对恐惧事物的渴望,可能是对平庸生活的一种反抗——即使是最糟糕的结果,也比虚无的日常更有意义感。
甚至有时我们会期待灾难,因为只有灾难才能打破我们无力自行摆脱的生活僵局。
我就是,第一次和您发的内容有共鸣
我**盼望遇到灾难然后幸存。。。比如坠机。。。。。。 某一个“天” 发表于 2025-7-31 15:16
我就是,第一次和您发的内容有共鸣
我**盼望遇到灾难然后幸存。。。比如坠机。。。。。。
啊啊啊,坠机后幸存吗,体验感非常刺激哦 朕觉得吧,在这些矛盾中纠结摇摆,本身就是我们活着的证明{:13_435:} SiegfriedStyx 发表于 2025-7-31 16:54
“我们所恐惧的,往往只是恐惧本身。” 以前很喜欢的一句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名言,有时候内耗就会想想这句 ...
说得好! 过程,比结果更磨人 朕觉得吧,在这些矛盾中纠结摇摆,本身就是我们活着的证明{:13_435:} 爬虫121 发表于 2025-7-31 20:09
过程,比结果更磨人
确实如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