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 | 反刍思维
【放不下的,从来不是那件事】你有没有这样的夜晚——灯关了,人躺下了,可脑子还在转那句话、那个眼神、那场对话,一遍
又一遍在脑海里重播像卡壳的播放器,按了暂停,却还是在播放。你知道事情已经过去了,
可就是停不下来。心理学把这种状态叫做:反刍思维(Rumination)
什么是反刍思维?
“反刍”这个词,最初出现在动物行为里,指的是反复咀嚼同一份食物。放在心理层面,
它指的是一种持续、反复、带有情绪困扰的思维循环。你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情绪
的碎片里绕圈。
为什么会反刍?
1.自我责备者最容易反刍
你不是“玻璃心”,你只是太快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是不是我说错了?”
“我当时要是……就好了。”这些语句,是反刍思维最常见的开场白。
2. 高敏感人群常常陷在细节中
对方一个眼神没对上、一句语气不一样,你脑中便自动展开一整套情节分析。
3. “情绪未完成”的状态,会启动反刍回路
你说没事,可你其实很委屈。当感受没有被完整体验和表达出来,它就会一遍一遍来敲门。
如何温柔地停止反刍?
**** Hidden Message ***** 这个得学会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否则时间长了身体会得病。 {:5_105:} {:10_254:} 1.接受不完美,允许自己可以失败 2.学会遗忘失败,专注于现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