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1-8 1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段代码中,p和q的值是由i和j的自增操作决定的。让我们一步一步来解释这个过程。
首先,我们看到p = (i++) + (i++) + (i++)这一行。在这里,i的值被多次使用,并且每次使用后都会自增1。但是,C语言中对于自增运算符的行为是未定义的,这意味着编译器可以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
在大多数编译器中,自增运算符的行为是这样的:先使用变量的值,然后再将变量的值增加1。所以,在这个表达式中,第一个i++的结果是5,然后i的值变为6。第二个i++的结果是6,然后i的值变为7。第三个i++的结果是7,然后i的值变为8。因此,p的值是5 + 6 + 7,即18。
接下来,我们看到q = (++j) + (++j) + (++j)这一行。在这里,j的值也被多次使用,并且每次使用前都会自增1。同样,自增运算符的行为是未定义的,编译器可以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
在这个表达式中,第一个++j的结果是6,然后j的值变为6。第二个++j的结果是7,然后j的值变为7。第三个++j的结果是8,然后j的值变为8。因此,q的值是6 + 7 + 8,即22。
最后,我们使用printf函数打印出p、q、i和j的值。由于i和j在前面的自增操作中都被增加了3次,所以它们的值都变为了8。
所以,输出结果是18,22,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