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代码,结构体
MyStruct的成员按照声明顺序存放在内存中,对齐方式可能会影响成员的偏移量计算。
默认情况下,对于大多数编译器,结构体成员的对齐方式是按照成员的自身大小对齐。在您的示例中,
int占用4个字节,
char占用1个字节,
double占用8个字节。
根据默认的对齐方式,成员
a和
b的对齐需满足其自身大小。所以,
int占用4个字节,对齐后的偏移量为0;
char占用1个字节,对齐后的偏移量为4。
而对于
double,由于其大小为8个字节,某些编译器默认要求
double的对齐方式为8个字节。因此,在结构体中,成员
a之后会插入一些填充字节以满足对齐要求。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成员
c的偏移量是8而不是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
a和
b的对齐要求,编译器在
a之后添加了3个填充字节,然后才将成员
c放置在偏移量为8的位置。
因此,根据默认对齐方式计算得出的
a的偏移量是0,
b的偏移量是4,
c的偏移量是8。请注意,在不同的编译器和编译选项下,对齐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希望更精细地控制结构体成员的对齐方式,可以使用特定的对齐指令(如
#pragma pack)来设置对齐规则。
球一个最佳答案谢谢啦!这对我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