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方法一:
count = 0
length = len(member)
while count < length:
print(member[count], member[count+1])
count += 2
方法二:
for each in range(len(member)):
if each%2 == 0:
print(member[each], member[each+1])小甲鱼这两个方法有没有大神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写就运行起来就能成小甲鱼 88
黑夜 90
迷途 85等出来
看代码注释吧,实际上两种代码都是隔着两个元素进行打印
就相当于步长设置为 2 ,每次索引值都隔 2 个元素进行打印
方法一:
- count = 0 # 初始化设置默认值为 0,该变量用于记录下标
- length = len(member) # 获取列表总长度,用于限制 count 的最大值,否则超出索引会导致报错
- while count < length: # 设置范围条件,否则超出索引会导致报错
- print(member[count], member[count+1]) # 一次性打印列表的两个元素
- count += 2 # 因为上行代码一次性打印了两个元素,所以这里 +2 来打印接下去的元素
复制代码
方法二:
- for each in range(len(member)): # 直接用 for 循环 0~ len(member) 的索引值范围
- if each%2 == 0: # each 的值求余,如果整除,那么就是偶数,反之是奇数,恰好每个数相隔 2 则可以用 求余用来判断
- print(member[each], member[each+1]) # 一次性打印两个元素
复制代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