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include <stdio.h>
x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int main(void)
 {
 int arr[10] = {9,1,2,8,4,5,10,7,3,6};
 int i, j;
 int temp;
 for(i = 0; i < 10-1; i++)
 {
 //每次内层循环可以确定一个有效的值
 for(j = 0; j < 10-i-1; j++)
 {
 //在条件判断中如果是<小于号是降序
 //如果是大于号>是升序
 if(arr[j] < arr[j+1])
 {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
 }
 }
 
 for(i = 0; i < 10; i++)
 {
 printf("%d\n", arr[i]);
 }
 return 0;
 }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通过多次比较和交换来实现排序。下面是对这段代码的解析:
 首先,定义了一个包含10个元素的整型数组arr,并初始化了数组的值为{9,1,2,8,4,5,10,7,3,6}。
 
 然后,使用两个循环嵌套来实现冒泡排序。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轮数,内层循环控制每一轮比较的次数。外层循环执行10-1次,因为每一轮比较都会将当前最大(或最小)的元素放到数组的最后,所以每一轮比较之后,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已经是有序的,不再需要比较。
 
 在内层循环中,通过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前一个元素比后一个元素大(或小,取决于条件判断语句中的符号),则交换这两个元素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比较和交换,每一轮内层循环都可以将当前未排序部分的最大(或最小)元素放到数组的末尾。
 
 最后,使用一个循环打印排序后的数组。
 
 整个代码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其中n为数组的长度。这是因为需要进行n-1轮比较,每一轮比较需要进行n-i-1次,其中i为当前轮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