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重复地交换相邻两个元素的位置,把最大(或最小)的元素逐渐“冒泡”到数组的一端。
下面是一个使用冒泡排序算法对一个整数数组进行排序的示例代码:
def bubble_sort(arr): n = len(arr) for i in range(n-1): # 外层循环控制比较轮数 for j in range(n-i-1): # 内层循环控制每轮比较的次数 if arr[j] > arr[j+1]: arr[j], arr[j+1] = arr[j+1], arr[j] # 交换两个元素的位置 return arr# 测试代码arr = [5, 2, 9, 1, 6]sorted_arr = bubble_sort(arr)print(sorted_arr)
运行上述代码后,输出结果将为 `[1, 2, 5, 6, 9]`。
首先,我们定义了一个 `bubble_sort` 函数,该函数接受一个整数数组 `arr` 作为参数,并返回经过冒泡排序后的数组。然后,我们使用两层循环来实现冒泡排序的核心代码逻辑:外层循环控制比较的轮数,内层循环控制每轮比较的次数。在每次比较中,如果发现相邻两个元素的顺序不对,则交换它们的位置。
最后,我们使用一个测试数组 `[5, 2, 9, 1, 6]` 来验证 `bubble_sort` 函数的正确性,并将排序后的结果输出到控制台。
希望以上代码能够帮助到你理解冒泡排序的实现过程。如有疑问,请随时追问。
以上回复来自 -- ChatGPT(FishC官方接口),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