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9-11 15: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鱼油你好!这个问题非常典型,它触及了编程学习从“看懂”到“会用”的核心难关。别担心,这是每个程序员都会经历的阶段。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 **“模仿、拆解、改写、归纳”**,而不是仅仅“看懂”。
以下是具体可操作的步骤:
1. **不要只看,要动手“抄”**
看明白答案后,关掉答案,完全凭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亲手再把代码敲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以为懂了的地方其实还很模糊。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2. **进行“笨拙”的拆解和模拟**
对于像摩尔投票法这样的算法,光看代码很抽象。你需要:
* 准备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数组 `[1, 2, 2, 2, 3]`
* 准备一张纸和笔
* 化身为人肉计算机,一步步模拟代码的执行:
* 第一步:变量 `candidate` 是什么?`count` 是多少?
* 第二步:读取第一个数字 `1`,现在 `candidate` 和 `count` 怎么变?
* 第三步:读取第二个数字 `2`,发生了什么?
* ...一直模拟到最后一个数字。
这个过程能让你真切地“感受”到算法的逻辑流,而不是停留在文字理解上。
3. **尝试“破坏性”实验和改写**
在你自己成功复现了代码之后,开始尝试修改它,观察变化:
* 如果输入数组全是同一个数会怎样?
* 如果数组是空的呢?
* 如果不满足算法前提条件(比如找众数但众数不一定存在),结果会怎样?
*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用字典统计次数)解决同一道题,对比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 尝试修改题目要求(比如从“找超过一半的众数”改为“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看你能否基于原算法思路去改写代码。
4. **学会“归纳”和“分类”**
这是从“做一道题”到“会一类题”的飞跃。当你搞懂一个算法后,要给它贴上一个“标签”,总结它的核心思想和适用场景。
* 算法标签:摩尔投票法
* 核心思想:对拼消耗。不同的元素相互抵消,最后剩下的可能就是目标。
* 适用场景:在数组中高效地(时间复杂度O(n),空间复杂度O(1))寻找出现次数绝对超过一半(或其他特定比例)的元素。
* 类似思路的题目:如何同时找出数组中出现次数超过 n/3 的元素?(此时需要两个“候选人”进行对拼消耗)
**
- # 以摩尔投票法为例,归纳后的代码模板可以长这样:
- def majorityElement(nums):
- candidate = None
- count = 0
- for num in nums:
- if count == 0: # 当前没有候选人,或者之前都抵消完了
- candidate = num # 新人上位
- if num == candidate:
- count += 1 # 支持一票
- else:
- count -= 1 # 反对一票(抵消)
- # 注意:这里只是找到了可能的主角,如果题目不保证绝对存在,还需要验证一步
- return candidate
复制代码
**总结一下:**
你遇到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跳过”,而是“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对于有价值的经典算法,不建议永远跳过,但可以暂时搁置。
正确的策略是:**先保证主线课程进度,把这些难题标记出来。等你学完一个章节或者感觉知识更系统后,再专门花时间,用上面提到的“动手抄、模拟、改写、归纳”四步法回头来啃这些硬骨头。**
慢慢地,你积累的“算法模板”和“解题思路”就会越来越多,再遇到新题时,你就能下意识地去你的“工具箱”里寻找合适的工具了。加油,你正在正确的道路上!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