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别担心,这个宏替换确实有点绕,我来用更简单的方式一步步解释,保证你能看懂!
首先,记住宏定义的作用:它就像是一个“文本替换”工具。
这里的宏是:
- #define A(x) x;x;x;x;x;x;x;x;x;x;
复制代码
意思是:每当代码中出现 A(某东西),它就会被直接替换成10个“某东西;”(注意分号)。
现在,看你的代码:
- A(A(A(printf("%d ",n++))));
复制代码
这里有三层 A 嵌套。我们从最内层开始替换,就像剥洋葱一样。
步骤1:替换最内层的 A
最内层是 A(printf("%d ",n++))
替换后变成:
- printf("%d ",n++);printf("%d ",n++);printf("%d ",n++);printf("%d ",n++);printf("%d ",n++);printf("%d ",n++);printf("%d ",n++);printf("%d ",n++);printf("%d ",n++);printf("%d ",n++);
复制代码
这样,就有10个 printf 语句。每个都会打印 n 的当前值(从0开始),然后 n 自增1。所以,如果单独执行这一步,会输出 0 到 9。
但代码中还有外层宏,所以继续。
步骤2:替换中间层的 A
现在,中间层是 A( ... ),其中 ... 是步骤1的10个 printf。
根据宏定义,A(10个printf) 会被替换成10份“步骤1的结果”。
也就是说,它变成:
- (步骤1的10个printf);(步骤1的10个printf); ... (重复10次)
复制代码
所以,总共是 10 × 10 = 100 个 printf 语句。
步骤3:替换最外层的 A
最外层是 A( ... ),其中 ... 是步骤2的100个 printf。
替换后,它变成10份“步骤2的结果”。
所以,总共是 10 × 100 = 1000 个 printf 语句。
最终,这些 printf 语句会顺序执行:
- n 从 0 开始
- 每个 printf 打印 n 的当前值,然后 n 自增1
- 所以输出是:0 1 2 3 ... 直到 999,每个数字后跟一个空格
简单总结:宏嵌套三层,每层放大10倍,所以 10 × 10 × 10 = 1000 次输出。
如果你把代码编译运行,就会看到一长串数字输出。希望现在完全明白了!如果还有疑惑,欢迎继续问。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