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不二如是 于 2025-5-10 12:22 编辑
彼得·林奇(Peter Lynch),1944年1月19日生,美国著名基金经理和投资作家。
1977年至1990年间,他管理富达麦哲伦基金(Fidelity Magellan Fund),年均回报率超过29%,资产规模从2000万美元增长至140亿美元。
退役后撰写了《战胜华尔街》(One Up on Wall Street)和《贝街奇才》(Beating the Street)等畅销书,倡导“投资你所熟知”的理念,影响深远。
在线学习:
了解所投即所持
买股票前,首先要搞清楚“这是哪家公司、它做什么及靠什么赚钱”。
很多人买了股票,却说不出两分钟内为什么持有它——他们唯一的理由往往只是“它在涨”。
林奇强调,如果连10岁的孩子都无法在两分钟内被你说服,就不应该买。
股票背后是企业,而非彩票;只有真正理解业务模式、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才能在波动中保持信心。
像买家电一样做研究
普通人在买冰箱、微波炉或汽车时,会翻看评测、对比参数,甚至用旅游指南安排行程;
但在股市上,很多人却“见闻一则买入”,赔钱后又怪罪机构或程序化交易。
林奇指出,真正的投资者应像选家电一样,先看年报、资产负债表,了解公司的经济驱动因素——比如汽车厂商要关注二手车价格,酒店要看入住率,化工企业要盯乙烯价格。
这些具体的行业数据,比广义宏观经济预测更能提示投资方向。
耐心等待“熟人公司”的机会
好公司往往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沃尔玛上市后十年才真正显露实力,仍能创造30倍回报;
微软上市三年后的涨幅也超过10倍。林奇提醒,只要你熟悉某个行业,就有机会在合适时点介入:无论是甜甜圈店(Dunkin’)还是胃药(Tagamet),当你看到身边人反复使用、效果显著,就可在产品走向成熟后果断买入。
这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优势,以及对行业历史周期(如市场每两年左右就会出现一次10%下跌修正)和公司基本面的深刻理解。
彼得·林奇的投资策略解析
自下而上、行业专长:聚焦自己熟悉的行业或公司,用日常经验和专业知识发现投资机会。
注重基本面,轻视宏观预测:避免预测经济大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分析企业财务报表、行业数据和产品生命周期上。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
如果有收获,别忘了评分 :
预知更多神文请看:
如此多懂学习的 VIP至尊都 已订阅本专辑,你还不快点行动! (-> 订阅传送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