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为什么你扔不掉那些“没用的东西”?】
衣柜里塞着多年前不再穿的衣服,冰箱里放着早已过期的调料罐,
抽屉里,是一封没人再读的信、一张泛黄发票、一支写不出字的笔。
你明白它们“留着也没用”,可每次动手,总有一点犹豫卡住你。
不是物品有多重要,而是它们让你感觉——某些东西,还没真正结束。
心理学把这类现象称作:囤积行为(Hoarding Behavior)。
它不只是“收纳困难”,而是对失去的恐惧,在物品上的投射。
什么是“囤积心理”?
囤积心理是指:即使物品已无实际用途,仍强烈地难以舍弃、积压物品,并持续积累。
它是一种行为模式,也可能是囤积障碍(Hoarding Disorder)的表现之一。不同于“收藏爱好”
或“节俭意识”,囤积更像一种对“失控”的焦虑性控制方式。
为什么会产生囤积心理?
1. 失控感补偿
生活中有太多无法掌控的事,而物品可控、可见、可留住。于是我们在“拥有”中获得安全感。
2. 情感依附转移
一些物品承载了情绪记忆:一张发票,是那天的陪伴;一个杯子,是某段关系的痕迹。
你舍不得的,其实不是物,是那个当时的“你”。
3. 可能失去的焦虑
“以后可能会用” “扔了就没了” “也许哪天需要它”——看似理性,其实是对“未来未知”无法放下的焦虑。
4. 自我认同的延伸
物品不仅是拥有的证据,更是自我存在的延展。它们组成你“是谁”,你不敢轻易否定它们,也就无法放手。
如何开始“放手”,又不觉得失去?
[/hid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