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不二如是 于 2017-10-1 16:24 编辑
推荐阅读:
中国未有牛顿,早有爱因斯坦-下 | 建议阅读3.78min
0032 - 要我说“成功学”就是XX | 【假期非正能量】
探索的动机
爱因斯坦
我同意叔本华所说的,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
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
一个修养有素的人总是渴望逃避个人生活而进入客观知觉和思维的世界。
这种愿望好比城市里的人渴望逃避喧嚣拥挤的环境,而到高山上去享受幽静的生活。
在那里透过清寂而纯洁的空气,可以自由地眺望,陶醉于那似乎是为永恒而设计的宁静景色。
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以外,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
人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
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系(cosmos)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
这就是画家、诗人、思辨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各人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
以便由此找到他在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里所不能找到的宁静和安定。
理论物理学家的世界图像,在所有这些可能的图像中占有什么地位呢?
它在描述各种关系时要求尽可能达到最高的标准的严格精密性。
这样的标准只有用数学语言才能达到。
另一方面,物理学家对于他的主题必须极其严格地加以控制:
企图以理论物理学家所要求的精密性和逻辑上的完备性来重现一切比较复杂的事件:
这不是人类智力所能及的。
高度的纯粹性、明晰性和确定性要以完整性为代价。
但是当人们畏缩而胆怯地不去管一切不可捉摸和比较复杂的东西时。
那么能吸引我们去认识自然界的这一渺小部分的究竟又是什么呢?
难道这种谨小慎微的努力结果也够得上宇宙理论的美名吗?
我认为,是够得上的。
因为,作为理论物理学结构基础的普遍定律,应当对任何自然现象都有效。
有了它们,就有可能借助于单纯的演绎得出一切自然过程(包括生命)的描述。
也就是说得出关于这些过程的理论,只要这种演绎过程并不太多地超出人类理智能力。
预知更多神文请看:
如果喜欢,别忘了评分 :
如此多懂学习的 VIP至尊都 已订阅本专辑,你还不快点行动!( ☞订阅传送门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