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行客 于 2019-1-30 18:20 编辑 
“冒泡”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越大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故名。
这里以从小到大排序为例进行讲解。
基本思想及举例说明
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就是不断比较相邻的两个数,让较大的元素不断地往后移。经过一轮比较,就选出最大的数;经过第2轮比较,就选出次大的数,以此类推。
下面以对 3  2  4  1 进行冒泡排序说明。
第一轮 排序过程
3  2  4  1    (最初)
2  3  4  2    (比较3和2,交换)
2  3  4  1    (比较3和4,不交换)
2  3  1  4    (比较4和1,交换)
第一轮结束,最大的数4已经在最后面,因此第二轮排序只需要对前面三个数进行再比较。
第二轮 排序过程
2  3  1  4 (第一轮排序结果)
2  3  1  4 (比较2和3,不交换)
2  1  3  4 (比较3和1,交换
第二轮结束,第二大的数已经排在倒数第二个位置,所以第三轮只需要比较前两个元素。
第三轮 排序过程
2  1  3  4  (第二轮排序结果)
1  2  3  4  (比较2和1,交换)
至此,排序结束。
算法总结及实现
对于具有N个元素的数组R[n],进行最多N-1轮比较;
第一轮,逐个比较(R[1], R[2]),  (R[2], R[3]),  (R[3], R[4]),  …….  (R[N-1], R[N]) ;  最大的元素会被移动到R[N]上。
第二轮,逐个比较(R[1], R[2]),  (R[2], R[3]),  (R[3], R[4]),  …….  (R[N-2], R[N-1]);第二大元素会被移动到R[N-1]上。
。。。。
以此类推,直到整个数组从小到大排序。
请看代码注释:
- // test.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
 
- #include "stdafx.h"
 
- #include<stdio.h>
 - void main()
 - {
 -         int a[10];
 -         int i,j,b;
 -         printf("请输入十个数:\n");
 -         for(i=0;i<10;i++)
 -         {
 -                 scanf("%d",&a[i]);
 -         }//动态赋值
 -                 //N为数组a的元素个数。这里为10
 
-                 //一定进行N-1轮比较
 -         for(i=0;i<9;i++)
 -         {
 -                                 //每一轮比较前n-1-i个,即已排序好的最后i个不用比较
 -                 for(b=0;b<9-i;b++),
 -                 {
 -                         if(a[i]>a[i+1])
 -                         {
 -                                 j=a[i];
 -                                 a[i]=a[i+1];
 -                                 a[i+1]=j;
 -                         }
 -                 }
 -         }
 -                 printf("从小到大排列为:\n");
 -                 for(i=0;i<10;i++)
 -                 {
 -                         printf("%d\n",a[i]);
 -                 }
 -                 
 - }
 
 复制代码 
如有疑问,请继续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