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C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94|回复: 7

AP(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算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4 13: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FishC
想知道小甲鱼最近在做啥?请访问 -> ilovefishc.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AP(Affinity Propagation)是一种聚类算法,用于将样本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它可以自动确定聚类的数量,并且不需要事先设置簇的个数。

下面是一个使用Python实现AP聚类算法的简单示例代码: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AffinityPropagation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 生成随机数据
X, _ = make_blobs(n_samples=100, centers=3, cluster_std=1.5)

# 创建AffinityPropagation对象
ap = AffinityPropagation()

# 执行聚类
ap.fit(X)

# 获取聚类结果
labels = ap.labels_

# 打印每个样本的所属类别
for i in range(len(X)):
    print("样本", i, "所属类别:", labels[i])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生成了100个具有3个中心的随机数据点。然后,我们创建了AffinityPropagation对象,并执行了聚类算法。最后,我们打印了每个样本的所属类别。请注意,这里的`make_blobs`函数是用来生成随机数据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替换这个函数。

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助你理解AP聚类算法的基本用法。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想知道小甲鱼最近在做啥?请访问 -> 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3:54:57 | 显示全部楼层
FishC 发表于 2024-1-14 13:50
AP(Affinity Propagation)是一种聚类算法,用于将样本数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它可以自动确定聚类的数量, ...

详细解释AP(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算法@FishC
想知道小甲鱼最近在做啥?请访问 -> 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3: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841198721 发表于 2024-01-14 13:54
详细解释AP(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算法@FishC


AP(affinity propagation)是一种聚类算法,它是一种基于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度量进行聚类的方法。该算法不需要预先指定聚类的数量,而是根据样本之间的相似性动态调整聚类的数量。

AP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消息传递的方式来选择一组数据点作为聚类的中心,并将其他数据点分配到这些中心点上。

具体步骤如下:
1. 初始化相似度矩阵S,其中S[i][j]表示样本i与样本j之间的相似度。
2. 初始化吸引度矩阵A和归属度矩阵R为0。
3. 迭代更新吸引度矩阵A和归属度矩阵R直到收敛:
   - 更新吸引度矩阵A:A[i][j] = S[i][j] - max(R[i][k] + S[i][k])。
   - 更新归属度矩阵R:R[i][j] = A[i][j] if j等于max(R[i'][k'] + A[i'][k']) else (1 - A[i][j])。
4. 根据归属度矩阵R确定每个样本点的聚类结果:
   - 将R[i][j]最大值对应的点作为聚类中心。
   - 将归属度矩阵R中大于阈值的数据点分配给对应的聚类中心。
   - 将剩余的未分配的点视为噪声点或者新的聚类中心。

下面是使用Python实现AP聚类算法的一个简单例子:
import numpy as np

def affinity_propagation(S, max_iterations=200):
    n = S.shape[0]
    A = np.zeros((n, n))
    R = np.zeros((n, n))
    
    for iteration in range(max_iterations):
        # 更新吸引度矩阵A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n):
                A[i][j] = S[i][j] - np.max(R[i] + S[i] - R[i][j])
        
        # 更新归属度矩阵R
        old_R = np.copy(R)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n):
                if i != j:
                    R[i][j] = np.min(0, A[j][j] + np.sum(np.maximum(0, A[i][j] - A[j][:])))

        # 判断是否收敛
        if np.allclose(old_R, R):
            break
    
    # 确定聚类结果
    clusters = []
    for i in range(n):
        cluster_idx = np.argmax(R[i])
        clusters.append(cluster_idx)
    
    return clusters

# 使用示例
S = np.array([[0.9, 0.4, 0.7],
              [0.4, 0.8, 0.5],
              [0.7, 0.5, 0.6]])

clusters = affinity_propagation(S)
print('聚类结果:', clusters)

这是一个简单的AP聚类算法的实现例子,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数据集和需求进行调整。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想知道小甲鱼最近在做啥?请访问 -> 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4: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FishC 发表于 2024-1-14 13:55
AP(affinity propagation)是一种聚类算法,它是一种基于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度量进行聚类的方法。该算 ...

argmax@FishC
想知道小甲鱼最近在做啥?请访问 -> 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4: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argmax是一个常见的数学函数,用来找出给定数组中最大元素的索引。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内置的argmax函数来实现这个功能。

下面是一个示例代码:
def argmax(arr):
    max_index = 0 # 假设最大值的索引为0
    for i in range(1, len(arr)):
        if arr[i] > arr[max_index]:
            max_index = i
    return max_index

# 测试代码
numbers = [3, 7, 2, 9, 4]
print(argmax(numbers)) # 输出:3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argmax函数,它接受一个列表作为参数,并返回列表中最大元素的索引。我们使用一个for循环遍历列表中的每个元素,通过比较当前元素与已知最大元素的大小来更新最大元素的索引。最后返回最大元素的索引。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numbers的列表,然后调用argmax函数并将numbers作为参数传递给它。argmax函数会返回最大元素的索引,并将其打印输出。

希望这个例子能帮到你!如果你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想知道小甲鱼最近在做啥?请访问 -> 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14 14: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FishC 发表于 2024-1-14 13:55
AP(affinity propagation)是一种聚类算法,它是一种基于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度量进行聚类的方法。该算 ...

AP(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算法详细代码,相似度用欧式距离算@FishC
想知道小甲鱼最近在做啥?请访问 -> 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4: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841198721 发表于 2024-01-14 14:40
AP(affinity propagation)聚类算法详细代码,相似度用 ...


AP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将数据集划分成不相交的簇。相似度计算通常使用欧氏距离。

AP聚类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初始化:选择一个合适的相似度矩阵(欧氏距离矩阵),设置阻尼系数damping、最大迭代次数max_iter和收敛阈值tol。

2. 计算吸引度(responsibility)和归属度(availability):
   a. 根据相似度矩阵初始化吸引度矩阵R和归属度矩阵A。
   b. 迭代更新吸引度和归属度直到收敛:
      i. 更新吸引度矩阵R:对于每个数据点,计算与其他数据点的相似度加上归属度的最大值,并减去与其他数据点的相似度加上归属度的次大值。
      ii. 更新归属度矩阵A:对于每个数据点,计算所有其它数据点希望归属于该点的吸引度之和,然后减去希望归属于其他点并且希望该点归属于该点的吸引度之和。如果结果为负,则设置为0。

3. 划分簇:通过归属度矩阵A确定每个数据点的最终簇归属。

下面是用Python实现AP聚类算法的示例代码:
import numpy as np

def euclidean_distance(x, y):
    return np.sqrt(np.sum((x - y) ** 2))

def affinity_propagation(data, damping, max_iter, tol):
    n = len(data)
    similarities = -np.array([[euclidean_distance(data[i], data[j]) for j in range(n)] for i in range(n)])
    R = np.zeros_like(similarities)
    A = np.zeros_like(similarities)
    converged = False
    iteration = 0

    while not converged and iteration < max_iter:
        old_R = np.copy(R)
        old_A = np.copy(A)

        # 更新吸引度矩阵R
        A += similarities
        max_A = np.max(A, axis=1)
        idx = np.arange(n)
        A[idx, idx] = max_A
        A -= max_A.reshape((-1, 1))
        A *= (1 - damping)
        A = np.minimum(A, 0)

        # 更新归属度矩阵A
        Rp = np.maximum(0, R)
        Rp[idx, idx] = R[idx, idx]
        total = np.sum(Rp, axis=0)
        mask = total > 0
        A[:, mask] -= Rp[:, mask]
        diag = np.diag(A).copy()
        A = np.minimum(A, 0)
        A[idx, idx] = diag

        # 判断是否收敛
        converged = np.allclose(old_R, R, atol=tol) and np.allclose(old_A, A, atol=tol)
        iteration += 1

    # 划分簇
    clusters = np.where(A + R > 0)[1]

    return clusters

# 使用示例
data = np.array([[1, 2], [3, 4], [5, 6], [7, 8]])
clusters = affinity_propagation(data, damping=0.5, max_iter=100, tol=1e-6)
print(clusters)

希望这个示例代码能帮助到你理解AP聚类算法的实现过程。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想知道小甲鱼最近在做啥?请访问 -> 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鱼C工作室 ( 粤ICP备18085999号-1 |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585号)

GMT+8, 2024-12-23 2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