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问题非常好,这确实是理解这段代码的关键。
是的,您的理解完全正确:
last = length - 1 这个操作完全是建立在 length = len(string) 的基础之上的。
让我为您详细解释一下:
字符串的索引是从 0 开始的,所以:
- 第一个字符的索引是 0
- 第二个字符的索引是 1
- ...
- 最后一个字符的索引是
长度 - 1
举个例子:
string = "abcde"
length = len(string) # 结果是 5
last_index = length - 1 # 结果是 4
验证一下:
string[0] = 'a'
string[1] = 'b'
string[2] = 'c'
string[3] = 'd'
string[4] = 'e' # 确实是最后一个字符
所以这个前提条件非常重要:
- 必须先有 length = len(string)
- 然后才能计算 last = length - 1
如果没有 length = len(string) 这个前提,last = length - 1 就毫无意义,因为 length 变量还没有被定义。
在回文判断的算法中,我们需要同时从字符串的开头和结尾向中间比较字符:
- # 比较第一个字符和最后一个字符:string[0] vs string[last]
- # 比较第二个字符和倒数第二个字符:string[1] vs string[last-1]
- # 以此类推...
复制代码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段代码的逻辑!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