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1. 时间折叠法,一举两得的小智慧
所谓时间折叠法,就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两件事情,而且这两件事互不干扰。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想要空出1小时来看书,结果总被手机弹出的信息中断,想要专门抽出时间来听播客,结果发现什么也听不进去。
你是否也曾羡慕那样一群人,他们能高效完成工作的同时,还能兼顾运动、阅读、与家人相处。其实只要你想,
你也可以,只要你学会运用时间折叠法。比如边做家务边听播客;边坐地铁边阅读……
时间折叠的精髓在于找到那些可以“自动运行”的任务,然后搭配需要主动注意但不需要动手的事情。简单来说就
是把机械性动作与思考性活动相结合,身体在劳动时,大脑常常处于空闲状态,这是折叠时间的好时机。需要注意的是,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适合折叠,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必须特意空出整块时间来完成。作家村上春树经常在跑步的时候
思考写作灵感,让运动和灵感产生在同一时间段里,这就是巧妙的时间折叠。
2. 5分钟法则,给大脑清理缓存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小事情,想着“待会再做”,结果它们却越积越多,最终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去处理。后来我在书里
看到很多作者分享的5分钟法则。即,能在5分钟内完成的事情,立马去做;无法在5分钟内完成的事情,先记下来,列个
待办清单,再安排专门时间处理。这样既不会忘记,也不会打乱当前的工作节奏。回复微信消息、整理桌面、记账……这
些事情如果立即完成,只需要几分钟。如果堆积起来,不仅会占据大脑内存,还会养成拖延的坏习惯。
3. 建立模板化流程,减少选择负担
我们每天要做的选择太多了,比如 “今天穿什么衣服” “晚饭吃什么” “先做什么工作” “东西放哪里”……假如你一天花费30分钟
来思考决定这些生活琐事,那么一年就是10950分钟,如果把这个时间用在读书上,一年至少能读完40本书。建立模板化流程,
就是通过固定模式,减少决策疲劳。
固定的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钥匙挂在门边,充电器放在桌上,笔记本放书架上。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早起后的一小时进
行阅读,睡前30分钟写复盘日记。这些固定的程序减少了我做决定的时间和寻找物品的时间。
生活越是有序,时间就越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