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南方公司最初只是一家在全美各地开设连锁店铺的制冰公司。一个偶然的机会,南方公司旗下的一家店铺老板接受了顾客的建议,开始在店内售卖冰块的同时销售面包、牛奶等食品,结果大获成功,从而形成了后来风靡全球的便利店的雏形。
然而,就在南方公司伴随着美国都市化进程成功地将门店覆盖到全美各州,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品牌之时,它却改变了经营路线,此举连连遭遇滑铁卢。遭遇危机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因素:
不坚定,80年代便利店竞争的白热化和郊外大型购物中心和折扣店的涌现,错误地采取价格折扣的形式仓促应战,结果必然是使便利店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
不极致,7-ELEVEn虽然是便利店,但没有把便利这个概念打穿,可替代性高。
不单纯,首先是在都市市场开发的失败,接着失去理性的参与投机浪潮。
缺乏创新,靠着最初的华丽转身实现,但是随着规模扩大,面临着创新乏力的问题。
1973年11月,日本人铃木敏文提议的York Seven成立,并与美国南方公司签订协议经营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最初拷贝了美国南方公司的模式。
1987年,美国南方公司多元化扩张失败,并在3年后申请破产。随后,也就是1991年,日本最大的零售企业伊藤洋华堂购买了这家公司73%的股份,成为美国南方公司最大股东。2003年,日本7-ELEVEn总店数首次突破一万家。30年来,日本7-ELEVEn几乎等于一天开一家店。
和美国不同,日本7-ELEVEn始终坚持船小好调头的街边便利店定位,应充分遵循差异化经营理论,不要和大超市大商场拼品种(库存),拼打折(资金),而应该采取严控库存、小批量进货、单品管理、24小时营业,永远以顾客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养成发现顾客需求的经营意识等措施,兢兢业业地经营了下去。
铃木敏文的核武器:极致差异化。
7-ELEVEn定位特别明确,不是百货商场,不是大型超市,不是折扣店,就是便利店,首先将便利二字诠释到了极致,没有大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没有折扣店诱人的价格,但是拥有其他商超难以匹敌的便利。
在早些年,的年轻人和上班族开始把邻近的 24 小时便利店视为“自家的另一个冰箱”。如今7-ELEVEn提供的服务已经早已超越了当初的服务范围,从最开始的 24 小时营业,到支付水电煤、甚至是保险、税金等各类非公共事业费,以及开设 ATM 机,收发快递,到现在的送货上门,日本便利店把“便利”几乎做到了极致。
从消费行为来看,高达八成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同时还抱有其他目的,比如打印、缴费、取钱等等,几乎是一站式生活服务。这些店内服务不仅增加了顾客的到店频率,也确实拉动了商品销售额的增长。
面对日本老龄化的趋势,便利店推出了很多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部分便利店与地方ZF签订了体检合作协定,市民可以通过便利店预约体检,或者在便利店附近配备的体检车和体检帐篷完成体检。
变态一招:破坏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