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Inditex相比,最近几年中国的服装行业简直惨不忍睹!
今年年初,班尼路集团出售其在合资公司上海班尼路的股份,低至2.5亿元的交易价格令人大跌眼镜。
曾有“亚洲的GAP”之称的佐丹奴,去年在内地净关店70家,2016年前6个月再次净关店32家,仅最近的一年半就累计关店102家,超过门店总数的近一成。
从第一家ZARA服装店开始,1980年代这一品牌的分店就已经遍布西班牙全国。1988年,ZARA在葡萄牙的波尔图开设了第一家国外分店,1989年在纽约的店铺开张,1990年攻入时尚中心巴黎。2015年,它在全球 88 个市场共有 7013 家店铺,在全球 56 个市场新开了 330 家实体店。
ZARA作为Inditex集团的旗舰品牌,其销售额占集团七成以上,而Inditex成功的手段也成为公开的秘密,就两个字“快”和“抄”,奥特加将ZARA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其他几个品牌上。
Inditex旗下品牌
▼
甚至连英国王妃Kate Middleton 都选择它家的衣服!
通常,流行时装品牌一年推出的产品款式是2000到4000款,而ZARA每年要推出1万多款新产品,这些新产品是从它的设计团队每年超过4万款的设计中选出来的。庞大的新款数量,是为了迎合更短的产品生命周期。
1分钟制造18000件衣服
Zara 内部分工之细,让人难以想象的,所有员工各司其职,每位负责设计单品的设计师,都会搭配买手,当设计图完成后,买手就必须通过计算机,在世界各地比价出最划算的布料和五金等材料,而设计师也并不会一人身兼多职,男装设计师就是男装设计师,配件设计师就是配件设计师,超过 600位的设计师,做好自己当前的工作,是唯一的目标。
此外,画版型、裁剪版型、制作成商品等等,也都是由不同的人专职负责。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
2-3 周!设计→打版→制作成衣→店铺上架
每件新衣服从设计师发想创意、设计,到打版,到制作成衣,店铺上架,最快 2 周就可完成。
Zara 能分秒不差的掌控制作流程,重点就拥有自己的独立工厂,Zara 选择这样的做法为的就是方便控管,或许生产本将高出竞争对手 15% 至 20%,不过却能创造出更多款式,也能压低库存,让设计→打版→制作成衣→店铺上架是良性的循环,不只较不会受到外面成本波动的影响,还能有利于控制成本,才能做到真正的用速度创造时尚。
新款产品的产量达到预定的50%到60%时就送去商店,如果上架后的第一个星期表现不佳,就会立刻被撤下,也就不再追加生产;如果卖得还不错,那就在接下来几周把预定的产量完成。不过,即使是热销款也不会在店里停留4周以上,这就使得顾客们在看上某件衣服时不敢过多犹豫,因为很可能过几天就看不到它了。
快速的产品更新吸引人们一次次走进ZARA连锁店。以西班牙为例,普通流行服装店的顾客平均回头率保持在每年3次,而在ZARA这一频率是每年17次。
36至48 小时新货配送!从西班牙送至全世界
几乎是半机械化的方式作业,在加起来超过 90 个足球场般大小的 Zara 总部和超强大的物流中心,仓库相当于9个亚马逊。
▼
Zara 超强的物流中心让所有商品都能透过机械,有效且精准地,分门别类装到全世界 6746 间分店的专属纸箱中,紧接着运送至各个国家,欧洲地区只需要 24 小时就能到店铺,而世界各地其他地方则仅需要 36~72 小时,商品一到,贴上标签后,便直接上架。
也就是说,此刻你拿在手上的那件 Zara 可能36小时前还在西班牙。
抄,有点无节操
奥特加坦言,ZARA 是个快速时尚品牌,它不是原创者,而是应对潮流的快速反应者。“山寨”这个中国制造的词语,似乎被奥特加运用得灵活自如。
ZARA 聘请的260多名设计师坐飞机穿梭于各种时装发布会上,去巴黎、米兰、伦敦、纽约的时装秀寻找灵感。把获得的最新的服装时尚信息迅速反馈回总部,然后马上会有专业的时装设计师团队分类别、款式及风格进行改版设计,重新组合成ZARA自己全新的产品主题系列。
每次大牌有新的产品发布,
马上就会看到Zara会出山寨款。
大牌时装公司对他毫无办法,每年,ZARA要为这种模式支付几千万欧元的侵权罚款,但ZARA从中赚取的利润要比罚款高得多。
但ZARA的广告策略却非常低调,不会以天价聘请模特儿或明星来宣传产品,店铺是ZARA最主要的市场工具。
在选址方面,ZARA往往与国际一线品牌看齐。每登陆一个新的市场,ZARA都会先在大城市中心区域的最繁华路段开店,然后再把触角伸向较小的市镇,在不做任何广告的情况下让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这就像一滴油在织物表面慢慢延展的过程。在Inditex 集团,这种策略被称为“油污模式”。
近年最著名就是以月租1100万元,抢去H&M中环连卡佛大厦旗舰店的铺位。
贫民窟走出的亿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