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不二如是 于 2025-4-6 12:37 编辑
在一次演讲中,史蒂夫·乔布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阐释了他对个人电脑、计算机程序以及未来学习方式的理解。
在线学习:
从传统绘画到数字创意
乔布斯坦言:
虽然他没有传统的绘画天赋,但他找到了另一条路:先制作好图画,再将它们剪裁、粘贴到文档中,把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
随后,这些作品可以通过电子邮箱发送出去——即使对方在遥远的阿斯本,也能通过拨打电话号码接收邮件,并看到他所创作的图画。
这种用技术弥补艺术不足的方式,正预示着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
个人电脑:一种全新的媒介
乔布斯指出,个人电脑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全新的媒介。
20世纪80年代,社会与计算机首次真正“碰面”。
在最初15年的普及阶段,个人电脑把先进的工具大规模推向社会;
而在随后的15年中,我们面临着“做好”或“做得平庸”的抉择。
正因如此,苹果公司以及其他科技先锋都在致力于将这项技术推向卓越,力求为用户提供更高品质的体验。
探索计算机程序的本质
当谈到计算机程序时,乔布斯提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他认为,计算机程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我们所能触摸到的事物,它们没有物理形态,而只是“写在纸上的想法”。
正因如此,程序具有某种“原型性”,它们捕捉并表达了经验背后的基本原理,而非单纯地再现具体的体验。
捕捉经验的内在原则
乔布斯用电视节目与计算机编程之间的对比,形象地解释了这一点。
以1963年约翰·肯尼迪的葬礼录像为例,电视节目能够捕捉到那种令人动容的体验,尽管这种再现需要大量资金并且在表达上有所局限。
然而,计算机编程则侧重于捕捉经验背后的“内在原则”——例如自然法则和逻辑规则。
这些原则能够生成成千上万种各不相同但又基于相同规律的体验,就像视频游戏中,每一次游戏虽然各有不同,但始终遵循重力和角动量等基本定律。
书籍与未来:从经典到智能互动
回顾自己的求学经历,乔布斯提到,正是通过阅读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著作,他才能直接从原始知识中获得启示,而无需中介的干扰。
然而,书籍虽能直接传递思想,却无法解答读者即时产生的问题。
展望未来,乔布斯设想如果能够开发出捕捉思想精髓的机器,那么即使伟大的思想家早已离世,我们仍然可以借助这些设备询问“亚里士多德会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这种前景激动人心,也正是他不断追求技术卓越的原因之一。
史蒂夫·乔布斯的演讲不仅仅是一段技术论述,更是一种对未来的畅想。
他提出,个人电脑作为一种新媒介,将艺术与科技融为一体;
计算机程序则通过捕捉内在原理,为用户提供无限可能的体验;
而交互式学习模式则预示着教育的革命性变革。
正是在这种对创新无限可能的信念驱动下,乔布斯以及他的团队不断努力,推动着科技进步,并重新定义了人类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预知更多神文请看:
如果有收获,别忘了评分 :
如此多懂学习的 VIP至尊都 已订阅本专辑,你还不快点行动! (-> 订阅传送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