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先说结论:
所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排便时间都是 12 秒左右。
这是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花了好几年时间,跑遍动物园,收集了 34 种哺乳动物的粪便数据得出的结论。
从猫咪到大象,23 个物种的排便时间都在 12±7 秒之间。
人类的速度?
每秒 2 厘米。
正好在狗(每秒 1 厘米)和大象(每秒 6 厘米)之间。
一只小猫,直肠长度 4 厘米。
一头大象,直肠长度 40 厘米。体型差距 1000 倍。但排便时间?
几乎一样。
大象粪便体积 20 升,狗只有 10 毫升,相差近 1000 倍。
为什么?
答案藏在一个你从未注意过的地方——大肠
覆盖在大肠壁上的超薄黏液层,厚度只有头发丝般细微。
科学家们怎么测量这么薄的东西?
等粪便上的黏液蒸发,然后称重。就这么简单粗暴。
但别小看这层黏液。
它的黏度比粪便低 100 倍。
什么概念?
想象粪便是厚重的蜂蜜。
黏液就像水一样滑溜。
粪便在肠道里滑行,就像雪橇在冰道上飞驰。
这是作者的原话。
大动物有更多粪便要排出。
按常理,应该需要更长时间才对。
但进化论说不给。
所以体型大的动物有更厚的黏液层。
小动物黏液薄,但粪便也小。
大动物黏液厚,粪便虽大但滑得更快。
结果完成时间一样。
大动物用同样的压力,却能达到更高的排便速度。
这就是为什么大象能以每秒 6 厘米的速度飞速完成任务,而小狗只能慢慢悠悠每秒 1 厘米。
我们人类完全符合这个规律。
研究者明确指出,人类和大象、猫咪一样,都排出圆柱形粪便,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
人类排便速度每秒 2 厘米,恰好处在狗和大象之间。
我们的直肠长度、黏液厚度、排便压力,都完美契合这个 12 秒公式。
这项研究不是随便测几个动物就下结论。
研究团队跑到亚特兰大动物园,亲自拍摄大象、大熊猫、疣猪的排便过程。
还在公园里偷偷观察狗狗。
他们还用“流变仪”——一种精密搅拌器,可以测量粪便的密度和黏度。
顺便发现了:食肉动物的粪便是“沉底派”,食草动物的是“漂浮派”。
还给粪便臭味排了个名:老虎和犀牛最臭,熊猫最“香”。
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
粪便长度是直肠长度的两倍,说明不仅直肠,连结肠都在储存粪便。
排便时,粪便像固体栓塞一样整体移动。
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直肠都是水平的,所以重力作用可以忽略。
一切都靠肌肉压力和黏液润滑。
腹泻时会怎样?
研究团队计算出,一个 70 公斤的成年人腹泻时只需要 0.5 秒就能完成。
因为此时不需要肌肉用力,重力就够了。
便秘呢?
最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 6 小时才能完成。
因为黏液被吸收,失去润滑作用。
但实际上肠壁会变形帮助推进,时间不会这么长。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
预知更多神文请看:
如此多懂学习的 VIP至尊都 已订阅本专辑,你还不快点行动! (-> 订阅传送门)
如果有收获,别忘了评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