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C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回复: 0

[大咖观点] AI之父/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基于机器学习的AI架构非常糟糕!监督学习与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7ba7db84709978605bba93fe5db929cbbc4614d7.jpg@308w_174h.jpeg

杨立昆指出,当前人工智能体系面临严峻的瓶颈。

虽然我们可以在语言、图像等领域取得表面上的“通顺生成”效果,但这些系统与人类、动物的学习能力相比仍相形见绌。

在线学习:



他认为,当前 AI 的主要困境在于其架构和机器学习技术本身存在根本性不足。

我们观察到,在人类或动物身上,系统能以惊人的效率完成学习、推理、规划与常识掌握,而如今的 AI 却远未接近这种水平。

在许多实际任务中,AI 仍然需要极大规模的样本和计算资源,才能略微接近人类或动物的表现,这意味着我们尚未真正理解“如何高效学习世界”。

他回顾了主流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轨迹:

早期以监督学习为主,后来强化学习风靡一时,如今在大语言模型的微调阶段仍被频繁使用。

然而,杨立昆认为,单靠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这两种范式远远不够。强化学习虽然在某些控制和博弈任务中取得成功,但在复杂世界理解与常识推理方面效率极低、样本需求极高,难以支撑通用智能的成长。

更重要的是,依靠将像素重建作为训练目标的方式本质上是“浪费时间”,因为这种方式难以真正捕捉世界的因果结构和抽象规律(他在演讲中强调,应在表征空间中进行预测,而非像素空间重建)。

在此基础上,杨立昆提出,需要一种全新的架构——一种“模块化、目标驱动”的认知体系框架,使系统能够构建世界模型、设定明确目标、进行推理规划,并兼顾可控性与安全性。

他主张机器应更加依赖自监督学习、联合嵌入或判别式方法,而不是仅靠像素级重建。

未来的 AI 不应只是一连串的 token 预测器,而应是具有模块分层、可解释性、长期记忆与目标驱动能力的系统。

他认为,AI 的关键不在于规模更大,而在于结构更合理、学习方式更贴近生命智能的机制。


大神简介

Yann André LeCun,1960年出生于法国巴黎附近。

他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被誉为“卷积神经网络之父”。

1983年,LeCun毕业于巴黎电子工程学院,1987年在Université P&M Curie(今天的索邦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机器人技术等。

1988年,LeCun加入贝尔实验室,1996年加入AT&T实验室,并成为图像处理研究部门的领导。

2003年,他在纽约大学担任教授,并在NEC研究所(普林斯顿)短暂工作过。

2012年,LeCun成为纽约大学数据科学中心的创办主任。

2013年末,他受邀成为Meta(Facebook)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负责人,并仍保持在纽约大学中兼职教学。

2019年,他与约书亚·本希奥以及杰弗里·辛顿共同获得计算机学界最高奖项——图灵奖。

LeCun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和法国科学院的院士。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有收获,别忘了评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甲鱼最新课程 -> https://ilovefishc.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鱼C工作室 ( 粤ICP备18085999号-1 |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585号)

GMT+8, 2025-10-11 14: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