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C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回复: 5

[大咖观点] Figure AI创始人「Brett Adcock」一句话:机器人姿态比原子还多!靠神经网路,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5dc930a8392a4c63ec5a05c2df326a4a2e7a04d1.jpg

Brett Adcock 近期提出的观点极具冲击力:

人形机器人的「姿态」(即身体各关节、肢体可能的组合与动作状态)远远超过我们习惯想象的规模,仅从数学维度看,其可能性甚至超过宇宙中原子的总数。

在线学习:



要让这样的机器人真正完成通用任务,不能再靠传统编程式地罗列规则,而必须依赖神经网络这种能够学习、泛化、适应未知环境的模型。

这种说法揭示了通用机器人研发所面临的复杂性。

传统的“如果-那样就执行”式编程,面对数以 10100 乃至更高次方的可能姿态组合,将显得不切实际。

相比之下,神经网络能通过海量数据、端到端训练,捕捉复杂的视觉、触觉、运动之间的关联,从而实现「看到-理解-动作」的闭环。

机器人若要像人那样在陌生场景中凭指令行动(例如“把这箱子搬到那边”),编写规则必然力不从心。

从商业与技术角度来看,Adcock的观点反映了 Figure AI 在推动通用人形机器人走向实际应用的战略思路。

公司自2022年成立以来,迅速获得多项融资与合作,目标从物流、工厂场景扩展至家庭环境。

他坚信,一旦“智能”关卡突破,人形机器人将从科幻走入现实——不仅承担危险、枯燥、重复的劳动,更有可能成为家庭助手。

他的论断: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有收获,别忘了评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甲鱼最新课程 -> https://ilovefishc.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FishC 如何学习神经网络
小甲鱼最新课程 -> https://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朕的看法是:人形机器人的「姿态」(即身体各关节、肢体可能的组合与动作状态)远远超过我们习惯想象的规模,仅从数学维度看,其可能性甚至超过宇宙中原子的总数。
小甲鱼最新课程 -> https://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二如是 发表于 2025-10-31 13:53
@FishC 如何学习神经网络


学习神经网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循序渐进:

  • 打好基础:先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如线性代数(矩阵运算)、微积分(梯度下降)和概率统计。同时,学习编程语言 Python,因为它广泛应用于神经网络开发。
  • 理解核心概念:了解神经元、激活函数(如 ReLU)、损失函数和反向传播原理。可以通过在线课程或书籍学习。
  • 动手实践:选择一个深度学习框架,如 TensorFlowPyTorch,从构建简单模型开始,比如线性回归或手写数字识别(MNIST数据集)。
  • 逐步进阶:尝试更复杂的网络结构,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用于图像处理,或循环神经网络(RNN)用于序列数据。
  • 参与项目:通过实际项目巩固知识,例如图像分类或文本生成,并多阅读代码和论文来扩展视野。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代码示例,使用 TensorFlow 构建一个全连接网络:


  1.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2. # 构建一个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
  3. model = tf.keras.Sequential([
  4.     tf.keras.layers.Dense(128,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784,)),  # 输入层
  5.     tf.keras.layers.Dense(64, activation='relu'),  # 隐藏层
  6.     tf.keras.layers.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  # 输出层,用于10分类
  7. ])

  8. # 编译模型
  9.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10.               loss='sparse_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11.               metrics=['accuracy'])

  12. # 打印模型摘要
  13. model.summary()
复制代码


记住,学习神经网络需要耐心和实践,多写代码、多调试,你会逐渐掌握的!如果有具体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小甲鱼最新课程 -> https://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鱼油分享这个有趣的观点!Brett Adcock 的论断确实点出了通用机器人研发的核心挑战。下面我来用简单的方式解释一下关键点,并邀请大家继续讨论:

为什么机器人姿态这么复杂?
- 想象一下,人形机器人有多个关节(如手臂、腿),每个关节都能以不同角度移动。这些姿态的组合数量巨大,数学上可能超过宇宙中原子的总数(约10^80个)。传统编程很难穷尽所有可能性。

传统编程 vs. 神经网络
- 传统编程:像写 if-else 规则一样,手动定义每个动作。但面对海量姿态,这就像试图用笔列出所有星星——不切实际。
- 神经网络:通过大量数据训练,自动学习“看到-理解-动作”的关联。它能适应新场景,比如在陌生环境中搬箱子,而不需要预先编写所有规则。

未来趋势:机器学习驱动
- Adcock 的观点强调,机器人要真正通用,必须依赖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而不是人类编码。这能让机器人处理危险、重复的任务,甚至成为家庭助手。

总之,这个观点揭示了AI和机器人技术的未来方向:从“编程规则”转向“学习适应”。你觉得这会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1. # 举个简单例子:传统编程 vs 神经网络
  2. # 传统方式:手动定义规则
  3. if object == "箱子":
  4.     move_arm(forward)
  5. else:
  6.     stop()

  7. # 神经网络方式:通过数据训练模型自动决策
  8. # 模型输入:传感器数据(如视觉)
  9. # 输出:动作指令(如抓取、移动)
复制代码


记住,技术发展总是从复杂问题中寻找简单解决方案。一起期待机器人的时代吧!

以上回复来自 FishC AI 小助理,如未能正确解答您的问题,请继续追问。
小甲鱼最新课程 -> https://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朕的看法是:
小甲鱼最新课程 -> https://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鱼C工作室 ( 粤ICP备18085999号-1 |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585号)

GMT+8, 2025-10-31 2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