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C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回复: 1

[基础知识] 从铁磁体到ChatGPT:磁学模型撑起人工智能!很多人其实都没搞明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bc7052922985b46cfe4d3fd9ef3222d88cf1d32.jpg@308w_174h.jpeg

近年来,“人工智能”(AI)这一概念迅速从科研实验室扩散至社会各个角落。聊天机器人、图像生成器、黑洞照片增强器、蛋白质结构预测因子等应用层出不穷。

在线学习:



2024 年10 月8 日,John J. Hopfield 与 Geoffrey E. Hinton 因其“为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奠定基础的发现与发明”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该奖项明确表彰了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在物理学范畴的深远影响。
从物理学角度切入,AI背后的基本原理其实与磁学和粒子物理学有着意想不到的联系。

早在1920 年代,德国物理学家Ernst Ising 在其导师Wilhelm Lenz 的引导下研究了“伊辛模型”——一种用来描述铁磁性材料中电子自旋(向上或向下)在二维原子网格内如何受温度波动、相邻自旋对齐、外部磁场作用而形成磁畴的物理模型。

该模型强调:

系统中的自旋通过降低能量逐渐趋于一个稳定、低能配置。

借助“能量景观(energy landscape)”的比喻,可将其想象为一块大理石从高处滚向低处,最终停在一个洼地,也即系统的稳定态。

在1980 年代,Hopfield 受此启发,将上述类似物理系统的思想迁移至人工神经网络中。

他所构建的“Hopfield网络”由大量神经元互联(类似自旋间耦合),每条“突触连接”具有权重系数,神经元可根据其他神经元的输入(连接权重加总)及阈值决定是否激活。

网络整体演化时可理解为在一个“能量函数”下不断寻找稳定配置,最终收敛到一个已有模式,即“记忆”状态。这标志着: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hide]
现代神经网络借助统计物理、能量景观、量子场论等分析工具,正逐步从被视为“黑匣子”的模型,转向可解释化、可类比于物理系统的结构。

总而言之,物理学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联系远比表面所见深刻。人工智能模型不仅可用于解决物理学中的实际问题——如去噪引力波信号、粒子数据分析、新材料模拟、暗物质重建——物理学的工具也反过来帮助我们理解AI系统:

例如“能量景观”、“相互作用场”、“量子场”这些物理概念,为AI提供了新的语言和视角。

从这一视角来看,AI并非脱胎于软件工程或数据科学,而是在数学、物理、统计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处发生的“物理学 + 智能”变革。

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有收获,别忘了评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甲鱼最新课程 -> https://ilovefishc.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 朕又在鱼C学到有趣知识啦!非常满意
小甲鱼最新课程 -> https://ilovefishc.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鱼C工作室 ( 粤ICP备18085999号-1 | 粤公网安备 44051102000585号)

GMT+8, 2025-11-26 14: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