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不二如是 于 2017-9-23 10:12 编辑
x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先跟大家讲一个没节操的段子。
 
 这个段子见于我国古典名著《笑林广记》。
 
 话说有一个老秀才嫁女儿,白天当然欢天喜地办喜事了,等到天黑,把新郎新娘送进了洞房,老秀才就回家了。
 
 躺在床上百爪挠心、心潮起伏,到了半夜终于忍不住了,拍案而起,绕屋彷徨,指天大喊。
 
 说“此刻,那小畜生定在放肆”。
   
 
 一个人他如果调动自己的理性,他会觉得这件事该办,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没什么不对。
 
 但是这个进洞房之后要办事,他在道德观念上又受不了,所以就特别纠结。
 
 我们许多人对于钱的问题,就有点像这个老秀才。
 
 我国改革开放都三十多年,一直都在搞市场经济,连淘宝店主都将近一千万人了。
 
 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人都在各个方面,在想尽办法去挣钱。
 
 但是挣钱这件事情本身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当中,仍然不具备道德上的正当性。
 
 为什么金钱是推动世界进步最重要的力量?
 
 为什么金钱是衡量事物价值最重要的标准?
 
 为什么金钱也是我们每一个个人自我成长最重要的手段?
 
 其实都不用这些排比句了,经济学家哈耶克曾经讲过一句名言,把刚才扯的那几句道尽
 
 那就是:
 
 
 
 金光闪闪,耀人眼目!
 
 这句话你细琢磨,好像有点道理,如果我有很多钱的话,我可不就自由了吗?
 
 我想到哪儿旅游就旅游,我想不给谁打工就不给谁打工,这就是自由。
 
 错了,哈耶克的视野比你这么想要高远很多,他说的自由是整个人类社会的自由。
 
 只有围绕金钱为轴心,整个社会才能够获得自由。
 
 在经济学上还有另外一句话,叫“自由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只有自由才能推动自由”,而核心就是金钱。
 
 很多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观念,还是觉得有点毁三观。
 
 薛兆丰,是北京大学搞经济学的一个教授 ,为什么提到他,是因为薛教授的成名就是一件和金钱有关的事,什么事呢?
 
 火车票,而且特指是春运期间。
 
 中国的那些底层农民工要回家而又买不到的火车票,这个现象就不费劲解释了。
 
 所有人都知道,在春节前后,你看中国各大城市火车站的那个盛况,大家买不到火车票,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很多人就出了很多主意,什么多修铁路等等,这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可是轮到薛教授当年发言,他就讲了一句话,说很简单,涨价!
 
 这句话一出来之后,这篇文章也见于这个书,然后薛教授就红了,当然是被骂红的。
 
 那第一个骂他的人就是他爹,薛老爷子。
 
 老爷子说,这世界上的东西可分成两种:
 
 
 第一种不是必需品,比如说女性的高档化妆品,那这类东西一旦发现供不应求,直接涨价就是了,否则百货商场还不排大队。
 第二种就是必需品,就是刚需,衣食住行最近本的那些东西。
 比如说农民工春节回家的火车票,这个时候你再出馊主意,让涨价。
 
 首先是伤天害理嘛,你想农民工弱势群体,一年挣不了多少钱,你这一涨价,多少天就白干。
 
 而更重要的是,啥叫刚需?
 
 就是这个需求并不因为价格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中国人嘛,一年到春节的时候总得回趟家,再高的票价也拦不住他们归家的心。
 
 你看这老爷子说得有道理吧,你涨价对于火车票的供求状况调整是没有用的,入情入理,而且充满了正义感。
 
 但是,对不起。
 
 如果从经济学上分析,他说得并不对。
 
 我们就把刚才那段话里面“刚需”这个词拿出来。
 
 看看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刚需?
 
 也许也有,那就是维持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自然生存。
 
 我讲的还不是温和饱,如果做到饱,我觉得也未必刚需。
 
 
 比如拿我自己来说,为了撸铁,每天额外摄入很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这肯定不是刚需。
 而每天,不吃你就会非常饿,就是维持人最低水平的自然生存,这可能就是刚需。
 只要一旦超过这个水平,所谓的刚需马上就不见了,代之形形色色的比较与权衡。
 
 给大家举个例子,电影《1942》描述了上个世纪中国的一场大饥荒。
 
 这里面就有一个情节,一个小伙子好不容易找到一小包饼干,马上就跑去找他那个心爱的姑娘,说我要不分你一半,你让我亲热一下。
 
 
 
 很多人都在讲,说人的生命的安全是这个文明的底线,那这可是刚需。
 
 你赞同吗?
 
 其实也不见得,给大家举个例子,地沟油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的现象。
 
 为什么会存在地沟油?
 
 就是因为中国餐饮业的产业整合程度没有那么高。
 
 你都像美国那样,全国只有几个大的餐饮集体,它犯不上嘛,对吧。
 
 但是中国,它有各种各样的小餐馆,小的早餐摊点,你很难杜绝地沟油,那在里面就有两件事需要探讨了。
 
 第一,为什么它还能卖得掉呢?
 
 你以为那些主顾不知道那里面可能是地沟油吗?
 
 我经常看见一些餐馆,一看那门脸,一看那个菜价,我就知道它很有可能用了地沟油。
 
 但它为什么还能做生意呢,因为便宜嘛!在便宜和不吃地沟油身体不安全之间,其实每一个人都在权衡,就有人上那样的餐馆。
 
 ZF其实也面对这样的权衡,是不是可以彻底禁绝地沟油?
 
 就是因为成本高到不像话。
 
 你总不能派每一个公务员,站到每一个小餐馆的后厨里看着吧。
 
 这么多公务员也可能出现腐败问题,你还得派大量的纪检人员去看着那些公务员。
 
 那请问,这个国家的行政成本高到什么程度呢?
 
 所以,即使老百姓和ZF都知道地沟油现象很普遍,也没有办法,只能等着中国的餐饮业慢慢去整合。
 
 眼下作为发展中的必然代价,忍着吧。
 
 那怎么办?
 
 这就叫比较和权衡。
 
 再有,我见过一个数字,就是说人类的医疗费用,基本上有一半是花在人死前几个月的。
 
 因为生命嘛,谁不想多活?
 
 孝子贤孙们也都愿意多出钱跟爹妈多待一会儿,生命是最宝贵的东西。
 
 其实这里面也有悖论。
 
 你想,很多中国人在医院接受治疗,临终的时候往往是和子女家属达成共识,或者说是默契。
 
 就是咱家就这么点钱了,犯不着为一个马上要死的人去拖累还要活下去的活人。
 
 算了,后面的治疗方案即使还有一线希望,但是它很昂贵,我们放弃了,不治了。
 
 在今天的中国医院,很多的老人和子女最后就是这样决策的。
 
 这种决策的背后它不是什么那种生命的牢不可破的底线,必须要活下去。
 
 没有那些必须,只有比较和权衡。
 
 
 
 
 预知更多神文请看:
 
 
 如果喜欢,别忘了评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