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灵感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竹之子族(Takenoko-zoku),一个当时的时尚群体。
在线感受:
竹之子族(Takenoko-zoku)是日本于1979年兴起、在1980年代初期广泛流行的一种街头表演文化。
“竹之子”在日语中意为竹笋,但该群体的名称来源于1978年在东京原宿竹下通开业的服饰店“竹之子服饰店”(ブティック·竹の子)。
该店专门销售色彩鲜艳、带有阿拉伯或中国功夫风格的服饰,特别是宽大的裤子和绑腿,被称为“哈林服”(ハーレムスーツ)。
喜爱这种服饰的年轻人每周日在原宿的步行者天国(即将表参道封闭供行人通行的区域)和代代木公园一带聚集,穿着这些独特的服装,伴随手提录音机播放的音乐,进行团体舞蹈表演。
这种风潮通过大众媒体的报道,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至日本全国,形成一股潮流。
竹之子族的基本单位是由数个爱好者组成的小队(Team),他们常为自己的小队取用日文汉字音读方式拼成的队名,例如“呪浬悦赌”(ジュリエット,Juliette的日文拼法)和“狮利亚巢”(シリアス,Sirius的日文拼法)。
他们强调多人同步的舞步表演,规模庞大时,给人以类似宗教活动的印象,因此当时的日本社会对这种年轻人聚集的活动存在一定担忧。
竹之子族的热潮在1980年至1981年达到顶峰,随后迅速衰退。
1981年起,竹之子族逐渐被喜爱1950年代复古风格和摇滚乐的50族(或称“摇滚族”)所取代。
1980年代后期,乐团形式的街头表演兴起,使得“玩团文化”彻底压过了这些曾经昙花一现的街头表演形式。
尽管竹之子族的流行时间短暂,但其精神并未完全消失。例如,1990年代末期流行的Para Para舞被认为继承了竹之子族的大规模团体舞蹈精神。
此外,模仿动画或漫画中角色造型的角色扮演活动(Cosplay)也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竹之子族通过大胆独特的穿着方式来彰显个人主张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