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_^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2025年02月24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撰写的文章,字数多达5800字。(传送门)
主要讲的是如何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大家知道,在《人民日报》这种级别的媒体上能发这么长的文章,背后的分量肯定不小。
这篇文章的逻辑很清晰,特别是对于体制内工作的朋友们,非常值得收藏。未来你们写材料或者工作中,很多句子都会碰到。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篇文章中,DeepSeek出现了两次,堪称最大赢家,其他国内AI产品都没能出现。
作者在提到这次新一代人工智能时,是这么形容的: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已从科学家推动转为研发应用推动”。并且他还说,现在大模型的性能和效率不断提升,预训练成本不断下降,所以现在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开源大模型,正逐渐渗透到更多的行业,所以人工智能技术下一步就是会逐渐的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相结合,智能体和具身智能等新范式会快速发展。
这段内容非常值得思考!
它的意思是说:
接下来,跟鱼油们分享一下文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四大历史性机遇。
第一个机遇:人工智能和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的结合
AI是让我们的生产力更强的关键。
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可以让网络通信技术变得更稳定更靠谱。
网络通信的基础服务越好,人工智能也能发展得更快。
比如说,咱们平时玩游戏或看视频,稍微有点卡顿也没关系。但如果是远程医疗、智能驾驶、无人机编组这些场景上,网络就必须特别快、特别稳定。
有时大家可能对这方面感触不大,但是过去半年,我几次出国的深刻感受就是,再强大的人工智能,手机信号不好,那就是没法用。
我们在看自己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我们在网络通信这种基础设施上的强大。
第二个机遇:先进的人工智能算力
作者说算力是解锁数据价值的钥匙。未来想要获取更多算力,必须依赖新的基础设施。
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了“东数西算”工程,计划在全国建八个算力中心和十个数据中心集群,形成一个核心布局。
从这个角度来看,硬件自研和芯片肯定是国家级的重点投资方向。
但除了硬件,围绕这些数据中心,还有很多机会可以从软件或工程层面入手,减少机器间的能源消耗,或者通过软件优化,让普通算力显卡也能超额完成任务。这
些方向,不仅充满挑战,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三个机遇:大模型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方向
文章强调,现在的大模型已经大大降低了企业使用人工智能的门槛。
未来,会有大批融合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多元数据处理需求不断涌现。
这肯定是所有AI大模型公司今年要重点发展的方向。那这个方向会带来什么机会呢?
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的DeepSeek,虽然企业可以将它私有化部署、内部使用,但它的核心仍然是一个文本推理模型,特别擅长回答我们提出的文字问题。
不过,如果这个模型不仅能理解文字,还能看懂图片或理解视频,那就会出现更多的应用场景。
比如,最基本的,可以通过视频分析公司内部的流程和场景,再结合企业自己的知识库,就能识别出很多违规行为或需要质检的地方。
对于企业来说,看到AI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就要开始思考:
自己的哪些业务场景需要用上AI?有哪些独特的经验和数据,是可以积累下来,帮助AI变得更智能的?
第四个机遇:人工智能的开源共享
AI正在成为加速技术创新的强大推动力。
文章对DeepSeek的开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推动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并为传统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开源不仅提高了技术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还让更多公司能够快速跟进,减少了重复劳动。
人民日报的评价也间接说明了,为什么从百度开始,一批AI大厂都在积极开源代码,拥抱开源生态。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未来,开源的可能不仅仅是代码,或许一些优质的数据、行业知识甚至洞察也能以某种方式开放出来。
这样一来,不同公司就能避免重复造轮子的现象,大家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效率将大大提高。
最后,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点,文章提到人工智能伦理时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原则。
接着,文章还说要“建立并完善符合我国人工智能发展需求的敏捷治理体系,保持政策灵活性,留足制度发展空间,以保障技术的长远健康发展”。
对很多AI创业者来说,这句话意味着:
这种政策的灵活性,不仅对城市的AI发展重要,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预知更多神文请看:
如果有收获,别忘了评分 :
如此多懂学习的 VIP至尊都 已订阅本专辑,你还不快点行动! (-> 订阅传送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